本報訊(李治軍 劉小佼)近日,在全市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上,商南縣移民搬遷(脫貧)工作辦公室被評為“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先進集體”,這是商南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突出的體現。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商南縣按照“系統謀劃、統籌推進、四化同步、一舉多贏”的要求,著重采取“四個三”做法,嚴守政策紅線,強推項目建設,狠抓實際入住,優化管理服務,強化后續扶持,實現了安居與樂業“雙目標”。
完善“三個規劃”。布局規劃,按照圍繞“四區”抓搬遷的思路,科學布局集中安置點,全縣形成了“一主五輔”搬遷安置格局。配套規劃,將安置點“大小配套”項目與安置房同規劃、同建設,確保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產業規劃,精心編制了《商南縣“十三五”集中安置點配套產業規劃》,為搬遷群眾增收奠定基礎。
實行“三精管理”。即精準搬遷,開展“拉網式”摸底,確定易地搬遷對象,按照“控增消存、先人后房、以戶定建”的思路精準安置。易地搬遷戶分房實行“兩輪抽簽法”,第一輪由鎮辦組織轄區所有易地搬遷戶抽簽,確定小區,第二輪以小區為單位,由縣級統籌,各安置點法人單位組織抽簽,確定樓號房號,其中,對重度肢體殘疾人、高齡老人戶實行低層優先安置。精細管理,規范“四個一”檔案,實現“三精準”目標,成立縣級投融資平臺,專門承接易地搬遷債券資金,確保資金安全運行。精確施策,認真落實后續幫扶措施,拓寬“三業”渠道,增加“三業”收入。
優化“三項服務”。社區服務,完善移民小區以黨組織為核心的治理體系,推行居住簿制度,設立便民服務中心等,最大限度方便群眾辦事,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務。物業服務,逐步成立物業管理委員會,選聘物業服務企業,為搬遷群眾提供優質的安全保衛、環境保潔、水電管理等服務。市場服務,按照不超過20%的比例合理配建商業用房,積極創辦“十小”市場主體,為搬遷群眾衣食住行提供服務。
推進“三業脫貧”。實施產業項目,推廣“黨支部+”“合作社+”“企業+”等模式發展種養產業,累計促使697名搬遷群眾發展產業項目,占9%。增加就業崗位,累計組織引導勞務輸出6260人,占81%;采取以獎代補、減免房租等措施,創辦社區工廠21個,引導就近就業363人,占5%,利用公益崗安排就業310人,占4%。鼓勵自主創業,設立專項扶持基金,通過貸款貼息、獎勵補助等方式,累計引導64人自主創業,占1%。
依托扎實工作,商南縣16個集中安置點3626戶14709人,分散安置253戶997人房屋建設全部竣工,基礎和公共配套項目全部到位,竣工質量驗收全部完成,合格率100%。3879戶15706人全部實際入住,入住率100%,搬遷戶舊宅騰退復墾復綠任務全面完成,每戶至少1人實現穩定就業。2018年陜西省易地搬遷陜南片區現場會、2019年商洛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暨“雙示范”社區建設現場推進會在商南縣召開,該縣探索實踐的“三項工程”也被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