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澤平
在中心城區,丹江公園在藍天白云映襯下,一年四季處處是美景,市民暢游期間,感嘆身邊美麗嬗變。
在國家級重點鎮鎮安縣云蓋寺鎮,幾萬群眾從深山溝里走出來,搬進了漂亮的“搬遷新城”花園社區,他們華麗轉身,從農民變市民,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站在“中國美麗鄉村”山陽縣法官鎮法官廟村觀景平臺上,放眼望去,片片梯田、層層茶園、蜿蜒小河、連片徽派建筑一起構成了一幅現實版的“秦嶺原鄉詩畫田園”圖。然而這樣一個風景如畫的小山村,幾年前還是一個深度貧困村。
對比5年前后商洛城鄉變化圖,巨變令人驚嘆:城市更大了,公園更美了,道路更寬了,鄉村更干凈了……
“十三五”期間,我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引領,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為重要發展戰略,以此推動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創建國家重點鎮12個,全國最美休閑鄉村5個、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48個,國家衛生城市、國家雙擁模范城市、省級文明城市成功獲得命名,國家園林城市通過初驗,國家節水型城市通過達標考核。
四大工程 讓中心城市更宜居
5年來,我市按照規劃,從基礎配套、功能完善、業態布置、環境整治等方面入手,重點推進了暢通工程、增綠工程、提升工程、亮化美化工程等四大工程,打造宜人宜居生態城市。
5年來,先后實施了環北路、州城路、江濱大道、商鞅大道、文衛路、迎賓大道、北高速連接線等一批道路工程,使城市的6縱8橫道路網連接貫通,市民的幸福感明顯得到提升。建設了東西長8公里的銀杏公園和商鞅廣場、商中北廣場、生態停車場等一批綠化提升項目,實行喬灌結合、花木搭配,市民的獲得感明顯提升。對中心城區西大門、文衛路、工農路等實施改造提升項目,精選出香樟、七葉樹等一批優良的適生高大喬木,并高水平做好所有相關路網和區域接口處的區劃組織,確保了項目的高品質。實施了一批街景的亮化和美化,形成了一街一景,達到了一工程一亮點的美化效果。中心城市的西門戶區項目,通過橋梁的特色建設,對夜景照明采用智能控制,與丹江水體交融,成為多彩絢麗新的居民納涼休憩聚集地。
縣區齊發力 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十三五”期間,我市各縣區以提升城鎮化質量為突破口,加快構建社會與經濟相匹配的城鎮化格局,大干快上一大批棚戶區改造、城鎮路網、水電通信、教育醫療、文化衛生等城鎮改造項目,呈現出“項目增多、投資加大、建設加快”的良好態勢,城市品位得到進一步提升,有力地推動了我市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了快速發展。
洛南縣秦唐街公園、汽車客運站、西城區迎賓大道西段、華陽新城、亞美廣場、西城南片區鳳城東路等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運,老城區地下綜合管廊、縣城集中供熱擴容增容等項目穩步推進。丹鳳縣金山城市公園、城中綜合市場、中心廣場地下人防工程等市政重點項目建成運營,江南經濟主干線、丹古路、南山路全線貫通,氣化丹鳳、城區雨污分流等項目快速推進。商南縣先后實施了西街棚改、迎賓大道拓寬、商鄖路改造、清油河水庫等“十大城建工程”,在全市率先開通了5G通信服務,形成了規劃精美、功能完善、管理精細、生活便捷的高品質生活空間。山陽縣濱河休閑長廊、翠屏山公園及商業綜合體等項目全面建成,城區集中供熱項目建成運行。鎮安縣加快鎮云一體化建設步伐,縣城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0.3%,城區道路、體育場、公廁、管網、電網改造升級及園林綠化、公共消防設施等市政工程相繼竣工。柞水縣棚戶區改造、“氣化柞水”加快推進,營盤鎮獲評西北首個國際慢城。商洛學院丹江校區、商丹高新學校、國際醫學中心、秦嶺云大數據中心、商洛海關等項目落戶高新區。
示范引領 推動小城鎮快速發展
近年來,我市按照“模塊建設新區、改造提升老區、整合鎮域社區、發展產業園區”的思路,把小城鎮建設作為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最主要抓手,建成了一批工業強鎮、旅游大鎮、商貿重鎮和文化名鎮。重點鎮建設正成為我市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引領示范作用進一步凸顯,有效增強了城鎮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
竹林關省級重點示范鎮,漫川關鎮、云蓋寺鎮、鳳凰鎮、棣花鎮、四皓街辦文化旅游名鎮,等一批具有生態文化、歷史風情、旅游休閑、產城融合等特色的小城鎮快速發展、亮點紛呈。美麗宜居示范村建設成效凸顯,創建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48個、市級96個。持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全市93.32%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穩步推進傳統村落保護工作,成功申報國家級傳統村落2個、省級傳統村落20個,并實現保護標志統一設計、統一制作、統一懸掛。
產業崛起 為城鎮化建設“強筋壯骨”
年關將近,省級重點示范鎮竹林關鎮丹水社區,雅爾艾鶴秦服裝廠和眾坊服飾車間里還依然繁忙,近百名女工們忙著進行縫紉、釘扣作業。同樣,在商州區大荊鎮移民社區不遠處的荊河生態工業園,潤科繡球菌工廠化生產基地的包裝車間里,也是一片忙碌,幾名身著工服的女工正戴著手套進行包裝作業,僅此一處基地可提供就業崗位100多個,帶動大荊鎮、腰市鎮等周邊群眾實現就地就近就業。
產業是城市得以立足的基礎和前提,是支撐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基石。隨著城鎮化發展步伐的加快,我市走出了一條以產興業、以業帶鎮、產城融合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之路,直接提供就業崗位8萬多個,間接帶動10萬多戶貧困群眾拔掉了“窮根子”,夯實了“家底子”,奔上了小康路。目前,隨著特色小城鎮的壯大,已形成菌果藥畜特色產業、新興產業、鄉村旅游、加工業四大支柱產業體系。共發展食用菌3.48億袋,產量37.4萬噸,實現綜合收入36.3億元,香菇生產規模和產量位居全省第一,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全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示范市”稱號,“柞水木耳”榮登2020中國農產品百強標志性品牌榜;創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5個、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277個,柞水縣下梁鎮、丹鳳縣棣花鎮、洛南縣永豐鎮、商南縣富水鎮成功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商南縣富水鎮、山陽漫川關鎮、鎮安縣達仁鎮3個鎮共種植茶葉50多萬畝,產量8000噸,實現產值15億元,“秦嶺泉茗”被評為中國農產品區域最具影響力公用品牌,商南縣被命名為“中國名茶之鄉”。
如今的商洛,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帶動下,城鎮面貌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市功能不斷健全,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