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參加紅軍
楊漢和是山陽縣原城關區甘溝鄉楊家村人,從小家境貧寒,沒上過學。家中有父母、兄弟5人,先祖遺產僅4畝土地。他的父母一生勤勞耕作,省吃儉用,好不容易有了6畝地,蓋了4間房子,養了一頭牛。誰料兵荒馬亂,大哥逃壯丁死在了陜西涇陽,小弟從小被別人抱走,二哥也一度被抓了壯丁,父母一年的辛勞還不夠交苛捐雜稅,為了維持生活不得不借高利貸,最后被迫出賣土地。那時候,窮苦農民都遭受地主的剝削壓迫,在心里恨透了豪紳地主,聽說紅軍能為民除害,都盼望紅軍早早到來。
12歲那年,楊漢和正和幾個小伙伴在村里玩耍,四五個男人假裝問路,趁他們不注意,突然拿出一塊白布把他全身蒙住,抱起來就走。翻山越嶺走了十幾天,到了陜西、四川邊界時,一個中年人給他換了一身衣服,又給他身上塞了一包什么東西(后來才知道是煙土),帶著他朝陜西方向走,走到離家十幾里的磨溝口紅土嶺時,終于把他放了。楊漢和一口氣翻過山梁跑回家,見到了離別半個多月的父母,相擁著喜極而泣。父母告訴楊漢和,他是被號稱“白狼”的土匪抓走了,他們專門抓小孩子幫他們藏帶煙土,以便躲避官府盤查。
16歲那年的清明節,楊漢和正跟大人上墳,當紅軍的表兄張新來回來了,他便跟著一群孩子一窩蜂似的去找表兄,纏著要當紅軍。表兄說他在紅軍里當排長,紅軍是勞動人民的軍隊,成立了蘇維埃政府,殺地主惡霸、抗糧抗捐。表哥還說在紅軍里官兵親如兄弟,吃穿一樣,不打人罵人。于是,楊漢和纏著表哥,當天晚上就跟他走了40多里山路,加入了紅軍隊伍,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當時的紅軍部隊,正進入陜南開辟鄂豫陜革命根據地。楊漢和跟隨紅軍,先后在洛南、商州、丹鳳、商南及河南盧氏等地參加革命活動。1935年5月14日,紅二十五軍從三面攻打山陽縣城,敵縣長、政府官員棄城逃跑,盤踞在城東北蒼龍山據點固守待援。紅二十五軍攻而未克,遂南下鄖西地區。7月2日,他隨部隊在袁家溝口設伏,取得了袁家溝伏擊戰的重大勝利。7月12日、13日,又隨部隊經商縣楊家斜、藍田石嘴子、后庚子等地,北出終南山,在韋曲、杜曲等地繼續參加革命活動。
7月16日,紅二十五軍4000多名戰士離開鄂豫陜蘇區,從長安縣灃峪口,經戶縣、周至縣境,沿秦嶺北麓冒雨向西挺進,踏上了長征道路。紅二十五軍主力離開后,楊漢和跟隨所在軍隊繼續留在陜南。10月6日,各部集中于碾子坪中坪大西溝口,合編成立紅二十五軍第74師。原豫陜游擊司令部4個大隊編為一營,原鄂陜游擊師第三、第五、第七路游擊師編為二營,楊漢和被編在二營,先后在鎮安、柞水、寧陜、佛坪等地活動,經過一段時間后回師商洛。12月中旬,部隊再次西進,快速攻克寧陜縣城,隨后以寧陜、佛坪為中心開展土地革命。1936年4月下旬,部隊西進,鞏固寧佛中心區,后經丹鳳竹林關進入山陽漫川關,消滅民團百余人,又繼續西進,擊潰旬陽縣桐木溝民團。到鎮安縣曹家坪(今屬柞水縣)時,將宋登賢領導的“神團”改編為抗日抗捐軍。
艱苦卓絕的戰斗生涯錘煉了楊漢和的革命意志,階級覺悟逐漸提高。每次打仗,他總是沖在最前面,行軍時幫生病的戰友扛米袋、扛槍,使他們不掉隊。戰友沒有干糧,他把自己的干糧分給他們;沒有鞋子,他把自己的草鞋讓給他們。每到一個根據地,他總是先站出來,給群眾宣傳紅軍政策,向群眾借鍋燒水,還給受傷的戰友洗腳。分班做飯時,他搶著去做,以便讓戰友們能夠多休息一會。不論紅軍部隊經過哪里,他都熱情地幫助當地群眾挑水、打掃院子、收割糧食。鑒于他在部隊中的優秀表現,黨組織也有意識地培養他,給他壓擔子、壓任務。1936年5月,在范正興排長和周發駒同志的介紹下,楊漢和在長安縣大峪口鎮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為了保障部隊的生活,組織上成立了手槍隊,把楊漢和調到手槍隊任班長。手槍隊的主要任務是抓土豪給部隊籌款。每天晚上,他帶著手槍隊從秦嶺大山中跑到秦川大平原去捉大地主,來回100多里路,天亮以前必須趕回部隊,但無論遇到多大困難,他都能順利地完成任務。后來,獨立五團羅明義政委找他談話,讓他去三連做思想政治工作。三連是紅軍收編地方民團的大刀會組建的,隊伍思想基礎薄弱,組織上派楊漢和去當黨小組組長,加強連隊的思想政治教育轉化工作。楊漢和打仗英勇,一聽說去做思想政治工作,連連擺手:“我沒讀過書,咋能做思想工作呢?”羅政委語重心長地說:“沒讀過書,更要跟著同志們學習嘛,思想不進步,咋能跟得上形勢?”面對新任務,楊漢和只好硬著頭皮學習,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纏著政委一字一句地學,慢慢地熟悉了黨內的組織工作,思想教育工作竟然開展得有聲有色。有一次,師政治部主任到部隊檢查,他代表連隊做工作匯報,主任連連夸獎,說他工作思路清晰,做得扎實細致。
1936年11月中旬,七十四師進至豫陜邊區,在富水關與駐商縣的國民黨別動總隊一部和商南縣保安團千余人遭遇,七十四師全部兵力投入戰斗,激戰近一小時,斃敵近百人,俘虜敵中校軍官一人,繳獲不少長短槍和機關槍。富水關大捷后,楊漢和又隨七十四師沿豫陜邊北上,轉入洛南,殲滅靈口、石家坡民團,來到華山腳下,轉了三個大圈,并派50名戰士登華山張貼標語,虛張聲勢,制造了遠近聞名的“紅軍鬧華山”活動,有力地配合了紅軍主力的行動。后來,毛主席稱贊陳先瑞師長說:“主力紅軍在西邊行動,你們在東邊鬧華山,配合得好啊!”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為了阻止國民黨親日派向西安進攻,周恩來派西安事變前到楊虎城部隊工作的李濤帶領10多人及電臺到藍田縣灞龍廟與紅七十四師聯系,將紅七十四師改編為“抗日南路軍”,向東開拔,進至靈寶、潼關之間,并與紅十五軍團在商縣城勝利會合,并歸紅十五軍團,駐扎在城南侯家源、四合村一帶,為國共兩黨合作提供了安全警戒。
投身抗日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紅七十四師改編為115師留守處,楊漢和任留守處輜重營六連副班長。他所在的六班在云陽鎮作戰時功績突出,被評為模范班。
紅軍主力部分建制開赴前線,留下部分部隊擔負保衛和建設陜甘寧邊區的任務。楊漢和所在部隊被改編為陜甘寧邊區警備四團,他又到警備四團任偵察員,后調通訊班任班長。當時有大批進步人士和知識分子投奔延安,有一次他隨連隊奉命押運一部分武器并護送青年學生赴延安,走到庫金嶺附近發現了七八十個土匪和敵人的特動隊,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激烈戰斗終于脫險,順利完成了押運和護送任務。
1937年底,八路軍總留守處改為八路軍留守兵團。留守兵團的總任務是保衛邊區,肅清土匪,安定人民生活,保衛河防,保衛黨中央,鞏固和擴大留守部隊,提高部隊的戰斗力,培養積蓄干部。大多數情況下,留守兵團的任務不是和敵人打仗,而是為八路軍籌集軍費和軍糧,是大生產的主力。
1938年元月,部隊從涇陽縣云陽鎮開到洛川縣,改為陜甘寧邊區留守兵團,楊漢和在警備四團六連八班工作。1938年3月,部隊又開往山西,他被調到六連一班,隨部隊在延長縣王家山村接受突擊軍事訓練。楊漢和在軍事訓練中異常刻苦,學習、訓練均獲得頭等獎,軍政考試都是一百分。楊漢和回憶說,當時他對日本鬼子恨之入骨,做夢都在跟日軍打仗。有一次,他發高燒住進了野戰醫院,夢見自己帶著連隊伏擊日軍,刺死了五六個日本鬼子,繳獲了很多三八大蓋搶和洋刀洋馬,興奮地在夢中大喊大叫。病好后,他隨部隊回到陜甘寧邊區延長縣永平鎮一帶整訓,整訓結束后以優異的成績被選拔為偵查員,被派到黃河以東地區執行偵察任務。
1939年,國民黨開始向陜甘寧邊區進攻,楊漢和又隨軍日夜兼程開到富縣,打退了敵人的進攻,保衛了邊區和黨中央的安全。敵人明目張膽的進攻受挫后,不甘心失敗,在邊區周圍建立起密密麻麻的碉堡,派了幾十萬軍隊封鎖邊區,試圖將紅軍鎖死在包圍圈內。敵人的封鎖給邊區吃穿供給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再加上特務的搗亂破壞,很多戰士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動搖,不免對革命前途感到悲觀。中央考察團來檢查工作時,問道:“你們對革命前途怎么看?”一些干部發牢騷說:“如果再按國民黨的意圖整編紅軍,將來朱總司令只能當連長,毛主席只能當指導員,我們紅軍也該卷鋪蓋回家嘍。”
為了克服困難,毛主席和黨中央在延安開展了整風運動,一方面號召軍民搞生產,自力更生,豐衣足食,另一方面推行精兵簡政。大生產運動掀起了邊區大生產高潮,1943年不僅全部實現自給,還完成了上繳任務,徹底打破了蔣介石想把邊區軍民凍死、餓死、困死在邊區的險惡陰謀。在此期間,楊漢和所在部隊被整編為警衛一旅二團,他在警衛連工作。大生產運動中,楊漢和全身心投入生產勞動,還學會了編草鞋、織毛衣等手工,連連獲得勞動一等獎。邊區克服了困難,大家都看清了革命勝利的光明前途,更加擁護毛主席、共產黨的領導,革命斗志更強了,干勁也更大了。在整風運動中,楊漢和的思想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能夠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端正了自我認識,克服了驕傲自滿情緒和自我英雄主義等不良思想傾向,思想政治水平獲得了質的飛躍。1943年10月,他被調任至警備一旅二團任小炮排排長。
1944年,河南遭受水、旱、湯、蝗四大災害,毛主席號召楊漢和所在部隊到中原地區,建立敵后革命根據地,解放廣大中原。大家紛紛報名,楊漢和帶領全排30人全部報名自愿南下。部隊長途行軍幾千里,翻過無數大山,通過許多封鎖線,兩次渡過黃河,還要跟敵人打仗。大家餓了吃點黑豆炒面,渴了吃雪球冰塊,冷得沒辦法就吃點姜和干辣椒,但在千辛萬苦中仍然情緒高漲,團結互助,無論是患病的還是腳磨破的士兵,無一掉隊。經過幾個月的行軍,部隊順利到達中原敵后,在河南省西部建立了根據地。
1944年11月,楊漢和調到南下三支隊七團三連任排長。根據地剛遭受災害,又飽受敵偽軍侵擾,老百姓傾家蕩產,逃荒在外,很多餓死在路邊。楊漢和首先帶著戰士們深入群眾,宣傳黨的主張,幫助群眾恢復生產,很快便克服了各種困難。冬天的一個夜晚,天上下著雨加雪,部隊行軍到一個寨子準備宿營,可群眾死活不開寨門,部隊只好冒著雨雪露宿。到了天亮時分,群眾依然不開寨門,楊漢和只好向寨子里喊話:“老鄉,能給我們一點吃的嗎?”老鄉依然不開寨門,卻把飯裝到桶里用繩子吊下來。戰士們吃完了飯,給每個飯桶里放了錢,還夾了一封感謝信。老鄉們深受感動,迅速打開寨門,歡迎八路軍戰士進入寨子,把最好的房子讓給戰士們住,并自愿當向導,幫助聯系更多的群眾。在人民群眾的擁戴下,八路軍從黃河邊跨過隴海路,一路進入登封、加縣、寶豐、盲山、南召等豫西幾十個地區。
1945年4月,楊漢和調到豫中軍區挺進二團三連任連長兼政治指導員。這個連剛從偽軍反正過來,連長、排長、班長全是國民黨偽軍的一套人馬,紀律很差,內部很不團結。在黨的領導下,楊漢和對他們進行思想、紀律和作風教育,終于把這個“土匪連”帶成了戰斗力很強的人民子弟兵。
有一次,楊漢和的連隊與敵軍重兵在姚溝發生正面沖突。在八路軍主力猛攻下,敵人一度驚慌失措,但敵人發現八路軍人數不多時,很快將楊漢和的連隊分成兩段。當時楊漢和帶的連隊剛剛由國民黨偽軍改編而成,軍心渙散,很多戰士一看形勢不利,都想逃跑,情況十分危急。楊漢和一方面派兵偵察敵情,繼續尋找、聯絡我軍主力,一方面緊急做連隊思想工作,終于穩定了軍心,最終帶領500多名戰士勝利突圍。后來,團領導說,當時通訊聯絡中斷,首長們都認為他們連隊統統都成了敵人的俘虜呢。
中原突圍
1945年10月,在國共和平談判期間,豫中軍區改編為河南軍區,由鄂豫皖和湘贛軍區,第四、第六軍分區及豫中軍分區等編成。河南軍區下轄獨立第三旅,楊漢和任河南軍區保安第一團偵察警衛連連長,每日派偵查員偵察信陽敵人的情況。
1946年6月下旬,蔣介石公開撕毀和平協議。國民黨早在和平談判期間,就已打著和平的幌子,調集四五十萬人的兵力圍攻中原軍區部隊,把我中原軍區部隊重重包圍,妄圖一網打盡。
1946年7月,楊漢和任中原軍區陜南四分區七團偵察警衛連連長,隨中原軍區領導機關及主力部隊,再次向西突圍。行軍到刑子關西面時,楊漢和所在連隊再次被敵人四面包圍。危急情況下,楊漢和率先沖了出來,帶領一個班迅速搶占了一處制高點,死死地壓制住了敵人,掩護部隊順利突圍。還有一次,楊漢和率警衛連化裝成國民黨正規軍,在商南縣某地消滅了敵人一個后勤部隊的60多人,繳獲了很多武器彈藥。最危急的一次,楊漢和帶著連隊保衛機關干部準備北渡黃河時,因與主力部隊失去聯系,被敵人包圍在一個山溝里。生死關頭,楊漢和臨危不懼,緊急部署了兩個班的兵力,英勇地向敵人開火,頑強地打退了敵人,主力部隊聽到槍聲迅速向他們靠攏,阻止了敵人的再次進攻,成功地掩護了機關和干部的順利轉移。
1947年1月,楊漢和任中原軍區陜南野戰四支隊偵察警衛連連長。1947年3月間,楊漢和隨軍進入山西晉城一帶進行休整訓練,一些部隊編制撤銷,精簡了很多老同志。1947年6月,楊漢和所在連隊被改編為第二野戰軍第十二縱隊,他調任一O三團九連連長。隨后,部隊又從東邊南渡黃河,橫跨隴海路,經過一夜急行軍包圍了通許縣城,全殲了河南省保安一團1000多人,活捉了敵團長趙柄輪。然后,一路南下大別山,與劉、鄧大軍會師。
1947年12月,楊漢和所在連隊又改為江漢軍區二分區,他被分配到京(山)安(陸)應(城)指揮部任縣大隊長,負責帶領原九連部隊在京山、安陸、應城3縣之間活動,打擊國民黨地方武裝,發展黨的地方武裝和民兵,保護政權工作的順利開展。
1948年4月,江漢軍區二分區成立了獨立六團,楊漢和被調到團部任作戰參謀。6月份,獨立六團又設立了營,他被調任為三營營長兼教導員。打三陽店時,楊漢和所在部隊阻擊了從安陸縣來增援的一個師,保證主力全殲了三陽店敵人的一個整旅。打趙市時,成功地阻擊了安陸、應城兩縣之敵。打花園鎮時,再次阻擊了從漢口來援之敵,使主力順利地撤出了花園鎮。在荊(州)當(陽)戰役時,除了阻擊來援之敵以外,還大量截擊了南逃之敵。
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奮斗一生
1949年6月,楊漢和被調到湖北荊州軍分區,先后任江陵縣副大隊長、大隊長,縣武裝部長。他配合公安、松滋兩縣的地方武裝、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門開展剿匪工作,很短時間內便摸清、搜捕了全區500多名軍以下、排以上土匪、特務骨干,保證了地方政府土改任務的順利完成。朝鮮戰爭暴發后,楊漢和在地方黨委、政府的協作下,順利地完成了1800多名志愿軍戰士的征招工作,組成11個連支援抗美援朝戰爭。
1952年5月,楊漢和到南昌文化速成學校學習后,先后任中南海軍后勤部營房管理處副處長、中南海軍萬虎要塞后勤部副部長、原廣州軍區萬山要塞后勤部副部長。
1953年,為了抵御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進攻,我黨開展了“三反運動”。楊漢和在回憶錄中深情地說:“在隨部隊進城初期,我個人也受了一些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看見別人朋友來了請客吃好的,自己的老戰友來了也弄點煙、茶、水果、糖食招待一番。為了把自己部隊的裝備搞得好一些,花了600元買了一輛自行車。事后回想起來,對于剛剛解放、百業待興的國家來說,大手大腳花錢是多么不應該啊!”
1950年,楊漢和與毛振霞結婚,婚后育有5個兒子。1976年11月17日,楊漢和病故,被評為烈士。
楊漢和同志的一生,經受了民國末年的階級壓迫,經歷了紅二十五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革命歷程,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同時,也是黨的哺育和培養,才讓這個目不識丁的農村娃逐漸成長為一名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讓他從商洛山中走向了更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