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系列報道之二
代緒剛
4月10日,在商南縣城關街辦捉馬溝村金馬現代農業園區,附近村民將采來的茶葉簸篩、分揀、稱重后,依次領取當日勞務報酬。該園區落戶這里,流轉土地栽種茶樹,不僅給荒坡披上了綠裝,還吸引當地群眾前來務工增加收入,使捉馬溝村呈現出產業興、村民富、鄉村美的新氣象。
2020年4月以來,商南縣委、縣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緊扣推進提升“一心三帶五協同”規劃布局,不斷深化“三產聯動”產業脫貧模式,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持續提升產業帶貧益貧水平。一年來,全縣新建產業基地128個、社區工廠12家,產業脫貧戶均實現中、長期產業全覆蓋。
基層黨建照亮產業路
“流轉土地收租金、務工就業掙薪金、入股分紅得股金、出售天麻收現金。”這句順口溜在商南縣清油河鎮碾子溝村廣為流傳。碾子溝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興源天麻栽培專業合作社,建成天麻有性繁殖室內基地和成品天麻室外基地,依托產業基地建立了生產管理、技術服務、銷售服務等功能性黨小組,帶動群眾共同做大產業項目。經過幾年的發展,全村天麻種植面積和產量逐年攀升,目前種植規模穩定在80萬窩,年產值2000多萬元。
商南縣通過把黨小組建在產業鏈上、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讓群眾富在產業鏈上,真正讓黨組織舞活了農村黨建大舞臺,為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動力。黨支部全面引領,黨小組精準發力,黨員示范帶動,產業規模壯大了,群眾收入穩定了,黨員與群眾的心貼得更近了,群眾也更加愿意向黨組織靠攏、貼近,黨組織凝聚黨員、黨員推動產業、產業帶動群眾致富的黨建引領增收致富新格局已經形成。
構建““55+X+X””產業體系
商南縣持續深化“三產聯動”產業脫貧模式,加強政策支持、資金扶持,支持群眾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養、鄉村旅游等產業,積極構建茶葉、食用菌、狝猴桃、畜禽養殖、旅游業及其他特色產業的“5+X”產業體系,著力打造縣有主導產業、村有特色產品、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了“短、中、長”結合的產業發展路子。
縣上積極支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產業大戶等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深化訂單種養、產業托管等帶貧益貧模式,將更多群眾嵌入產業鏈條,增強貧困群眾脫貧后收入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深入實施脫貧村集體經濟提升工程,全面推行村村聯建、村企聯營、村社聯促、村戶聯幫、店戶聯結“五聯模式”,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新型經營主體采取土地托管、相互參股等形式開展合作。積極推廣“互聯網+農業”產銷模式,拓寬扶貧產品銷售渠道,著力解決農特產品銷售不暢問題。
為了改變全縣主導產業之一的茶產業企業品牌效應“小、散、弱”、帶貧益貧功能優勢和潛力未得到充分釋放的實際情況,制定出臺了《商南縣2020至2023年度茶葉品牌整合工作方案》,以培育龍頭企業為抓手,把關鍵資源和有關政策資金向龍頭企業傾斜,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推動商南茶葉品牌整合,推動茶產業提質增效。
推動產業““四化四化””發展
商南縣把加快產業升級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突破點,著力推動農業工業化、工業鏈條化、三產融合化、產業集群化。始終把農業園區、產業基地、工業園區按照旅游景區來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在產業布局上體現生態綠色,在加工生產上體現低碳循環,在運營管理上體現融合發展。
縣上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核心要素,優化業態布局,打造了一批特色民宿、特色農家樂,做優旅游“大服務”,形成旅游全產業鏈。依托地理環境和區位優勢,重視發揮旅游景點就業容量大、帶動能力強、門檻低的特點,以金絲峽5A級景區為核心,引導群眾開辦農家樂、銷售旅游商品,著力打造“景點+就業”扶貧模式,創業帶動就業2000多人。以縣域工業集中區為核心,村(社區)、移民小區加工點為補充,采取“龍頭+基地+農戶”形式,著力打造一批競爭力強、覆蓋面廣、鏈條長、受益人口多的產業集群,吸納1.3萬名群眾創業、就業。在各類企業所在地、移民搬遷點、行政村人口聚集地創辦社區工廠61家,吸納千余名群眾就地就近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