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鄂豫陜特委梁家墳會議舊址中共鄂豫陜特委梁家墳會議舊址
程家盛畫像程家盛畫像
紅七十四師開展游擊戰爭
1936年4月上旬,中共鄂豫陜特委率紅七十四師東至豫陜邊,沿途殲商縣、庾家河等地民團200人,繳槍130多支。中旬,紅七十四師南下鄂豫邊,打開西坪、富水關、荊紫關,殲敵保安團300多人,繳獲長槍300多支。經過東西千余里游擊,有力鼓舞和指導了各地黨政組織的活動,配合各地游擊式武裝,鎮壓了一批反革命分子,震懾了反動勢力。下旬,特委率部在商南縣梁家墳召開會議,學習中央文件,對紅七十四師成立后的行動作了總結,決定返回寧佛地區。途中在漫川關殲滅民團百余人,繳獲槍60多支,收編了活動于長安、寧陜、柞水一帶的宋登賢領導的隊伍200多人,成立抗日抗捐軍,并派指導員指導工作。12月抗日抗捐軍正式編入紅七十四師,列為補充團,宋登賢任團長。
12月中旬,中央派李濤等來紅七十四師,傳達了西安事變和中共中央的指示,并帶來電臺一部。中共鄂豫陜特委決定按照中央指示對部隊進行改編,成立陜南軍政委員會,主席鄭位三、副主席李濤,統一指揮陜南的部隊;紅七十四師改編為抗日南路軍(內部仍稱紅七十四師),軍長陳先瑞,轄第四團、第五團、獨立團、補充團共1700多人。紅七十四師獨立堅持鄂豫陜邊的游擊戰爭勝利結束,直接受中央領導。
中共鄂豫陜特委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
1936年3月,中共鄂豫陜特委接到從陜北送來的《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和黨中央在瓦窯堡會議上通過的《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等文件。經過討論,為了適應廣泛的抗日統一戰線的要求,決定貫徹執行中央的《決議》精神,改變不適應抗日要求的部分政策,提出對富農的土地和財產,除封建剝削部分外,采取保護政策,以擴大統一戰線對象。土地政策的調整,分化了敵人,團結了中間力量,孤立和打擊了最反動的勢力,對于鞏固和堅持根據地斗爭起了重要作用,也為以后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打下了良好基礎。
紅軍鬧華山
1936年12月初,紅七十四師由豫陜交界處進至洛南縣,殲靈峪口、石家坡民團。其一部經黑山、黃龍鋪進入華山腳下,繞了一個大圈子,并派手槍團一個分隊和一個排共計50多人登上華山,宣傳紅軍主張,造革命輿論,鼓工農士氣,這就是著名的紅軍鬧華山。對這一行動,毛澤東給予了充分肯定,在后來接見紅七十四師師長陳先瑞時稱贊說:中央紅軍東征,你們在那邊鬧華山,配合得好啊!
延伸閱讀
程家盛,1901年生于山陽縣袁家溝口倉房溝。他和阮英臣、阮英豪等拉起“大刀會”,趕走逼催糧款的差役,打死惡霸楊榮升,多次擊退山陽、商縣保安團隊的“清剿”,聲威驚動四方。他在擔任袁家溝口區蘇維埃政府主席、鄂陜邊區蘇維埃主席期間,積極發動群眾組建鄉、村蘇維埃政權,深入開展分配土地的工作。省委率紅軍主力北上后,他領導政府干部和游擊隊堅持斗爭4個月。由于被叛徒出賣,1935年11月10日被捕,1936年3月16日在小河口英勇就義。其妻倪世蓮歷經艱險,保護程家盛交由她保存的鄂陜邊區蘇維埃政府銅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交給人民政府。
阮英豪,1903年生于山陽縣袁家溝口倉房溝,袁家溝口大刀會的領頭人之一。他在擔任袁家溝口區蘇維埃政府副主席、鄂陜邊區蘇維埃政府副主席期間,積極帶領群眾打土豪、分田地,支前參戰。省委率紅軍主力北上后,他克服重重困難堅持地下工作,在對敵斗爭及創建鄂豫陜革命根據地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由于叛徒出賣,1936年1月14日被捕,3月18日在小河口英勇就義。(中共商洛市委黨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