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孔令建 周衍江)今年以來,商南縣富水鎮圍繞市委“一都四區”、縣委“四大名城”規劃布局,做強黨建、做優產業、做大品牌、做實民生,推行“1346”模式,圍繞“一個目標”、聚焦“三化路徑”、創新“四聯模式”、實施“六大行動”,在“茶”字上做文章,傾力打造“北緯33°生態茶城核心區”,將小茶葉培育成大產業,把綠葉子變成群眾腰包里的“錢票子”。
聚焦“三化”路徑興產業。聚焦園區標準化,產業生態化、產品品牌化發展茶葉產業。依托富水獨特地理區位優勢,按照“一園兩區”規劃布局,在富生路沿線和G40高速公路沿線打造高標準生態茶葉園區,連點成片,規模化打造20公里茶產業長廊。以油坊嶺、王家莊為核心,輻射龍窩、馬家溝、赤地、洋淇、富水街、王家樓、沐河等11個村集中連片發展茶產業,鎮黨委、政府把茶產業作為“茶菌果”產業的首位產業來抓,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生態作為產業的主基調,貫穿產業發展的全過程,依托縣茶葉聯營公司技術優勢,積極培豎“商南鹿茗”區域公共品牌,不斷提高商南茶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創新“四聯模式”促提升。黨支部聯建,筑牢黨建組織堡壘。打破區域局限,圍繞茶產業一盤棋思維,按照茶海公園功能區分,由油坊嶺村黨支部牽頭,聯合茶海公園沿線7個村成立村村聯建黨支部,讓有帶動能力的黨員參與到茶海公園建設,把黨員分布到產業基地,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兩個作用”,有效展現基層黨組織在產業振興中的主導作用。村企聯營,打破經營管理瓶頸。發揮縣茶葉聯營公司和富水職業高中技術優勢,由村委會負責協調流轉土地,涉茶企業負責具體運營管理,實現政府和市場優勢互補。部門聯動,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縣農業農村局牽頭完善退耕還林資金兌補,茶葉局牽頭調配優質茶苗,水利局牽頭實施滴灌設施布局,交通局牽頭負責產業道路提升改造,旅游局牽頭茶旅融合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多部門聯動,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干群聯帶,提高群眾增收能力。村“兩委”干部帶頭參與茶海公園建設,主動認領茶園,定期科管,引導群眾在基地務工,及時督促企業發放分紅,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實施“六大行動”提效能。實施擴大規模、提升品質、培育品牌、做大旅游、做精康養、做強加工等六大行動。圍繞“生態、生產、生活”三生理念,把園區當作景區建,把景區建在園區中,配套建設休閑觀光茶樓、網紅農產品帶貨直播基地、茶文化體驗中心、茶園旅游步道和景觀小品等工程。目前,富水茶海公園已建成無性系茶園2.1億畝,修建園區產業道路26公里,引進茶企11家,修建生態茶室2個,休閑自助茶樓3座,帶動鄉村旅游2.6萬人次,促進群眾增收3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