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崔海飛 記者 胡 蝶
陽春三月,春意盎然。3月14日,在商南縣富水鎮王家莊村惟特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的羊肚菌種植大棚里,密密麻麻的羊肚菌,一簇簇迫不及待地探出灰褐色的“小腦袋”,破土而出。工人們拿著剪刀,小心翼翼地采摘著鮮嫩的羊肚菌,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正蹲在大棚里查看羊肚菌長勢的基地負責人熊開敏激動地說:“由于今年春天天氣不錯,羊肚菌又是一個豐收年呀!”
王家莊土生土長的農民熊開敏2018年投資創建了商南縣惟特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利用王家莊村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積極帶動貧困戶發展種植羊肚菌,小小的羊肚菌托起了貧困群眾致富的夢想,也開拓出該村產業脫貧的又一項特色產業。
羊肚菌,又名草笠竹,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和藥用菌,子囊菌的一種,因其菌蓋表面凹凸不平、結構與盤菌相似,上部呈褶皺網狀,既像個蜂巢,也像個羊肚,因而得名,又稱羊肚菜、羊蘑。由于羊肚菌營養豐富,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久負盛名的食補良品,民間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樣滿山走”的說法。
目前,羊肚菌已進入盛產期,陸續可以開始采摘。一畝地可以生長出600斤左右羊肚菌,凈收入最低達到4.5萬元。種植基地里有12名貧困戶務工,人均年收入都能在1萬元左右。基地大棚里,村民王大姐正在和幾個姐妹忙著翻膜、除草,采收成品菌,大家分工明確、配合默契,不一會就裝滿了一大筐羊肚菌,王大姐高興地說:“農閑時在家門口打工,一天70元工資,活很輕松,我既能掙錢貼補家用,又能照顧老人和孩子,還能學一些種植與管理經驗,將來有可能自己也回家種些羊肚菌,把學到的經驗用到自家的致富上呀!”
目前,商南縣惟特食用菌發展有限公司在富水鎮王家莊村種植了20多畝羊肚菌,在試馬鎮通過農戶合作種植的模式發展了100多畝羊肚菌。他們還計劃在全縣適宜種植羊肚菌的鎮村發展推廣羊肚菌種植、培育,輻射帶動其他貧困戶以及食用菌愛好者們,大力發展商南珍稀食用菌產業,把市場做大做好,用業績回饋社會,帶領更多群眾共同奔小康,真正讓羊肚菌撐起“致富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