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祝 林)“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實踐中,經濟基礎薄弱地區強化智治支撐一定要因地制宜,堅持問題導向,突出‘管用、實用、好用’,走出符合本縣實際的智治之路。”商南縣委政法委負責人在謀劃2023年度政法工作時說。近年來,商南縣充分發揮智治支撐作用,服務民安民生、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促進社會治理智能化、精準化、精細化。
結合“智慧商南”和“雪亮工程”建設,商南縣建立大數據平臺和視聯網可視系統已投入使用,建成縣級基層社會治理總指揮部、10個鎮辦指揮部、126個村(社區)指揮所,開發安裝縣、鎮、村、組、片“掌上通”APP,形成“一張網絡”上下聯通的調度系統,實現縣總指揮部可隨時利用視聯網信息平臺直接到鎮辦、村(社區)、片長(網格員)的上下聯通、可視調度。統籌推進全縣綜治中心建設,打造專業化、智能化平臺,推出社會治理APP,各成員單位實現網上互聯,十大領域職能部門全部入駐基層社會治理總指揮部,返貧監測、治安聯防、防災會商、疫情調度、矛盾調處等方面工作,連通了發現需求、采集信息、排查隱患、化解矛盾、開展服務的多元化鏈條,為解決群眾訴求,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科技支持。
“目前,我們一方面通過綜治中心、綜合治理、便民服務、雙向交辦、綜合監督平臺‘一中心四平臺’統一調度指揮縣、鎮、村三級,織密精準管控網絡;另一方面,3343名專兼職片長(網格員)進社區、進樓院,黨員干部、志愿者下沉片區(網格)開展工作,運用信息系統采集信息、一鍵上報涉疫事件和矛盾糾紛。”商南縣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說。在基礎數據的獲取上,網格員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商南縣網格員由村(社區)“兩委”、“兩代表一委員”、輔警等基層工作人員兼任,破解專職網格員隊伍不穩定、不接地氣問題;通過配發智能終端、建立專屬賬號,將片長(網格員)與網絡充分連接,人機同向發力、提高工作質效。
商南縣將6363110非緊急救助服務中心整合至縣基層社會治理總指揮部,按照《五類基層易發民事糾紛調處工作指引》,采取“同一平臺、分布式受理,統一協調、分類處置”管理方式和“直辦、轉辦、協辦、催辦、督辦、評價”辦理模式,實行《四級綜治中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閉環工作機制》,以各鎮辦、各相關職能部門、公共服務行業為聯動單位,及時就地進行化解,防止矛盾激化、事態擴大,最大限度地把矛盾隱患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同時,24小時為公眾提供熱線服務,進一步暢通了民意訴求渠道,及時高效解決人民群眾關注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有效減輕了12345熱線壓力。群眾還可及時掌握事件處理情況,切實提高問題解決效率,真正做到讓群眾少跑腿、辦好事、少添堵。2022年,非緊急救助服務中心熱線共接到工單3388件,其中派發到各單位369件,按時辦結361件,辦結率9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