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緊盯全市“一都四區”發展定位和商南“四大名城”建設目標,聚焦“十大產業鏈”和“四大百億級產業集群”,持續提升項目保障服務水平,推動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項目落地建設、投產見效,著力提升投資質量和效益。
商南縣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持續優化審批流程,提升監管效能,推動清單事項網上辦理。建立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縣級領導包抓機制,按照“一對一”包抓原則,建立縣級領導干部“包企業、包項目、解難題”機制,定點聯系、定期走訪,為企業經營和項目落地排憂解難。建立政銀企對接長效機制,按季度召開銀企座談會,部門間加強聯動,持續做好協調引導,組織重點骨干企業、有融資需求的中小微企業,每季度舉辦一次專項對接活動,通過政府多維度行政管理觸角,精準發現迫切存在融資需求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健全融資擔保體系,推行“一鏈一行”主辦行制度,持續完善重點產業鏈金融服務體系,不斷強化對重點產業鏈的融資保障。建立“4321”風險補償機制,出現風險后,按照再擔保公司、保險公司、地方政府、銀行以4:3:2:1的比例分擔。引導融資擔保機構積極加入擔保體系序列,爭取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支持,完善融資擔保業務風險獎補機制,擴大“助保金貸款”覆蓋面和資金池。降低公共服務準入門檻,全面梳理工程建設、教育、醫療、體育等領域準入事項,明確事項名稱、申請條件和材料、辦理流程等內容并向社會公開,清理企業資質、資金、股比、人員、場所等設置的不合理條件。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重點在交通、水利、清潔能源、保障性租賃住房、水電氣熱等市政設施等領域盤活一批存量規模較大、當前收益較好或增長潛力較大的基礎設施項目資產。
商南縣開展“標準地”出讓改革,推進“畝均論英雄”改革,合理調配用地指標,加快推進項目建設落地投產,實現“交地即發證,拿地即開工”、交地與交證辦理“雙同步、零時差”。逐步實現縣域工業集中區、混合產業項目區“標準地”供應。推進縣域工業集中區在土地出讓前完成地塊的規劃環評、節能審查、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礦產資源壓覆以及文物勘探、水土保持評價等區域評估,實行從土地招拍掛出讓到開工建設“一次性告知、一次性承諾、一次性辦結”,變多部門審批“接力賽”為先期聯動的“齊步走”,大幅壓縮企業投資項目落地時間。
同時,構建靈活的就業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社會吸納就業能力,破除影響就業的各種不合理限制,促進多元化就業形態,將靈活就業、共享用工崗位信息納入公共就業服務范圍,引導企業開展“共享用工”,提高人力資源配置效率,實現流動人員人事檔案信息互聯,實現“一點存檔、多點服務”。對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從事中介活動許可實行“告知承諾制”“先照后證”屬地辦理,對設立勞務市場或零工市場給予支持、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