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山陽縣立足區域資源優勢,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創新機制”的原則,做到“五個率先”,致力破解扶貧產品銷售難題,“源味山陽”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先后被《陜西農村網》《中國扶貧網》宣傳報道。
率先出臺政策。在全市率先出臺了《山陽縣大力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方案》,明確了政府采購支銷、社會力量助銷、龍頭企業帶銷、商場超市直銷、電商扶貧營銷、旅游帶動促銷、網絡達人追銷消費扶貧“七種模式”,構建起“一個中心、兩條戰線、五大平臺、百家店面”營銷體系,多形式推進消費扶貧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率先建立機制。借助寧商協作、“互聯網+”優勢,與南京六合區、西安蓮湖區等區域建立消費扶貧對口幫扶工作機制,在南京永輝超市、華潤蘇果、杭州農產展銷中心、西北政法大學等地建設山陽特產展銷店或銷售專柜87個,形成了山陽農特產品“進門店、進社區、進農貿”的全方位銷售體系。
率先納入職工采購。縣總工會將山陽農特產品納入職工福利慰問物品采購清單,組織170多家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工會拿出職工福利費的40%全力支持消費扶貧,已采購本地農特產品820余萬元,使優先采購貧困地區扶貧產品成為工會助力脫貧攻堅的“新常態”。
率先開展直播帶貨。抓住電商直播風口,成立了山地農產直播聯盟,成功舉辦了央視財經《走村直播看脫貧》和“源味山陽”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戰略發布等活動,21個扶貧產品供應商、49項農特產品入選國務院扶貧辦扶貧產品認定目錄,天麻、九眼蓮、核桃等被認定為國家地標產品,先后通過京東、淘寶、快手、抖音等直播平臺開展直播活動60余場次,累計直播帶貨1000余萬元,銷售消費扶貧產品達到1.2億元。
率先拓展消費扶貧界限。充分利用“天然氧吧”“秦嶺原鄉”“度假天堂”的名片,陜西省45所高校“雙百工程”“漫天月”杯山陽全域旅游推廣策劃大賽選拔賽在西北政法大學舉行,推介山陽研學寫生基地和旅游觀光景區,聯合中國鋼研集團、南京六合區、西安蓮湖區、浐灞生態區職工來山陽療養度假,鼓勵引導貧困戶參與開發銷售特色食品、旅游紀念品等旅游商品,策劃農特產品展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