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廟村全貌
丹山源農業科技產業園稻田基地
本報通訊員 朱 勛
開欄的話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及鄉村振興目標接續奮斗,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落地,走出了一條富有成效的脫貧之路。為充分展示我市各鎮辦十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等重點工作取得的成就,凝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維護和諧穩定的共識和力量,動員廣大黨員干部、人民群眾進一步振奮精神、奮發有為、擔當實干,全面加快“一都四區”建設,奮力譜寫商洛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本報即日起開設“鄉村建設這十年”專欄,敬請關注。
“全國‘一村一品’茶葉示范鎮”“省上跟蹤指導考核市級重點鎮”“國家美麗宜居村莊”“中國美麗鄉村百佳范例”“國家森林鄉村”“全國第三批鄉村旅游重點村”……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里,法官鎮在山陽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扎實”,在搶抓機遇中苦干實干,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獲得了諸多榮譽稱號。法官廟村被國家住建部擬列入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打響了“秦嶺原鄉·田園法官”品牌。
堅持夯基礎強堡壘,黨建引領全面加強。法官鎮堅持以黨的建設為統領,持續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扎實開展了“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思想引領作用不斷強化。鎮黨委班子實行“周安排、周清單、周交賬”制度、“科級領導領辦實事硬事”等制度,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實現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以黨建責任促鄉村振興各項任務落實。發揮村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77人,村(社區)支書、主任全部實現“一肩挑”,儲備村級后備力量109人,28名村干部提升學歷,村干部年齡結構不斷優化,業務能力不斷增強,創業精神不斷提升。持續開展“村班子領辦實事硬事”,全面啟動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先后投入800多萬元新建6個黨群活動中心,法官廟村成功創建省級黨組織標準化示范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執行力顯著提升。
堅持提質量增效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法官鎮堅持傳統產業穩中有進、特色產業做優做強的思路,緊盯靳家河和兩岔河流域,狠抓產業示范帶建設,形成“一園帶四業”規劃布局。大力發展茶葉、藥果、旅游“3+N”產業集群,培育龍頭企業8家,采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動員群眾廣泛參與,共發展核桃4萬畝、茶葉4.5萬畝、中藥材1.5萬畝。結合康養小鎮建設,發展艾草3000畝,打造丹山源農科產業園,輻射帶動當地餐飲、民宿等第三產業,帶動群眾通過從事服務業來增加收入,促進穩崗就業。
堅持補短板強弱項,成果鞏固有序推進。該鎮緊盯“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盡銳出戰、精準施策,易地扶貧搬遷498戶1874人、同步搬遷208戶678人,配套建成社區工廠2個,實施貧困戶危房改造208戶,群眾住房安全質量提升142戶,全鎮1263戶4397人順利脫貧。建成鎮級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各村設立勞務工作站,開展各類實用技術培訓26次,實現勞動力轉移就業6850人。建立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機制,堅持“周排查、月研判”機制,動態監測收支變化、“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狀況等基本信息,及時發現、反饋、研判返貧風險,切實做到應納盡納。
堅持抓配套強設施,面貌煥然一新。法官鎮按照“景鎮一體、文旅融合、農旅融合”發展思路,高規格編制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規劃、美麗宜居示范村“三圖一集”等5個規劃,法官鎮精準謀劃鄉村振興示范鎮5年項目。瞄準省級文化旅游名鎮目標,新鋪街道柏油路1.6公里,改造地下管道2.8公里,安裝路燈8公里,設置紅綠燈2處、公共衛生間6間、停車場5處,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對106家民居和商鋪門店進行改造提升,建成日處理600立方米污水處理廠,垃圾中轉站啟動建設,增配垃圾車6臺、裝卸式垃圾箱34個,進一步完善集鎮功能,鎮容鎮貌顯著改善,經濟帶動效用持續增強,鎮區綜
合承載能力提升。
堅持抓機遇促發展,區位優勢更加明顯。2008年福銀高速建成通車,法官鎮成功融入縣城一小時經濟圈;2013年黃漫路改建完成;2017年法延路改建完成,鎮上主要縣鄉道得到全面提升。十年來共改建村組公路65公里,新建橋梁7座,群眾出行更加便利,徹底改變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歷史。
堅持抓特色創亮點,全域旅游成效顯著。法官鎮立足豐富的自然資源,按照“奇山秀水、蓮田疊翠、食藕品茗、養生怡情”和產業綠色化、田園景觀化的目標,實施梯田改造,建成月亮灣大瀑布,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充分挖掘梯田風貌農耕文化、躍進渠文化、茶文化、荷文化、張法官道醫文化“五大文化”,發揮“三個優勢”全力打造自然景觀、茶文化民俗、網紅打卡“三張名片”。開發玻璃滑道、網紅蹦床等游客體驗業態集群,開辦茶文化主題餐廳,舉辦“采茶節”“插秧節”“龍蝦捕撈節”“秋收節”等系列活動。以法官廟村、姚灣社區3A級景區為核心,構建靳家河、兩岔河兩條綠色長廊,重點打造瑞君生態觀光園、丹山源產業觀光園、高山茶葉觀光園,統籌推進周邊村莊發展,傾力打造“城鎮、旅游、產業、生態、文化”五位一體深度融合的旅游特色名鎮,旅游業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
堅持守底線嚴整治,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法官鎮認真落實“林長制”“河長制”“田長制”,積極打造秦嶺山水鄉村,扎實開展“兩邊一補齊”“兩拆一提升”活動,實行網格化包抓模式,夯實鎮村組三級責任。聚焦“六清”實施“六治”實現“六無”,以鎮、村主干道路為軸,投資350多萬元對高速公路、黃漫路、法延路沿線民居進行白墻化改造,實施入戶路硬化和廁所改造項目。以“六凈六無一習慣”清潔活動為抓手,制定周觀摩、周銷號工作考評辦法,每周開展一次大評比活動,根據考評結果頒發紅黃旗,在比較中尋找差距,在交流中學習經驗,探索建立鞏固環境整治成果長效機制。設立家庭衛生評比“紅黑榜”,調動群眾參與環境整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凝聚干部群眾齊心協力抓好人居環境整治、共建美好家園的思想共識,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堅持辦實事惠民生,群眾福祉不斷增進。鎮上嚴格落實民政、優撫政策,資金及時按標準發放,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鎮全民參保、參合率達98%以上,新農合統籌區域內政策性報銷比例達80%以上,特困人員供養率達100%,失能半失能集中供養率達50%以上。新建1000平方米鄉鎮綜合衛生院,6個村級衛生服務室“民改公”全部完成,醫療保障水平全面提高。新建荷花園移民小區幼兒園、法官中學綜合樓和中心小學教學樓,教育教學條件顯著改善。
堅持建機制嚴治理,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法官鎮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設立信訪大廳,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四訪”制度,全面開展“信訪積案化解年”和“矛盾糾紛百日大排查大化解”活動,堅持平安穩定信息研判“3+N”工作機制和“逢四研事、遇事解事”工作制度,有效凈化社會環境,人民群眾安全感不斷提升。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強化應急演練,抓好森林防火、動物防疫、防汛救災等工作。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鎮干部沖鋒在前,堅守一線,廣大群眾積極配合,社會各界同心協力,共同筑起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
回首過去十年,法官鎮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上下一心,步調一致,同心同德,克難攻堅,以初心使命凝聚奮進力量,以全面從嚴治黨強化基層治理,以擔當實干謀求跨越發展,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取得顯著成績,實現了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法官鎮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系統觀念和底線思維,接續提升“秦嶺原鄉·田園法官”旅游品牌影響力,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鎮”“生態文旅示范區”,多措并舉推動經濟平穩健康運行,促進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奮力譜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