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陽縣經濟社會發展展望

干凈整潔的農家小院

秦嶺山水鄉村新貌

2022年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啟動儀式

食用菌項目規范化種植基地

山陽縣城一角

改造后的人民廣場

邁思普高頻變壓器生產車間

5G電源適配器生產線
踏上新征程,續寫新篇章,嘹亮的奮進號角再一次吹響。2023年,山陽縣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是:全年生產總值增長6.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5%、8.5%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聚力項目投資,做強高質量發展支撐。樹牢項目為王理念,發揮有效投資拉動作用,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推動投資效益高水平提升。高起點謀劃。緊盯國家產業發展方向、政策導向和資金投向,立足自身比較優勢,聚焦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社會民生等領域,全年入庫項目保持在200個以上。攻堅謀劃一批“打糧食”的工業項目,夯實發展硬支撐,力爭產業類項目投資比重超過40%。加速度推進。圍繞全年實施的145個重點項目,實行重大項目批次開工,定期開展月督查通報、季觀摩點評,一季度開工率達70%,上半年全部開工,確保全年完成投資180億元以上。突出抓好豐陽雨露食用菌產業園等9個市擬觀摩項目,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提速提效。全方位保障。健全項目全周期推進機制,建立“全程式、管家式”幫辦包辦代辦服務。強化資金保障,爭取中央和省預算內投資、專項債、金融工具等各類資金20億元以上。用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盤活存量低效土地100畝,爭取農用地轉用指標300畝,全年新增項目建設用地500畝。
推進產業升級,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圍繞“3+4”產業集群,調結構促轉型、強鏈條促集群、補短板固優勢,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力推行工業倍增計劃。制定出臺全縣工業倍增計劃方案,落實年度任務、細化部門責任、強化督辦考核。緊扣工業倍增“五條路徑”,擴大五洲、豐源等骨干企業產能,加快電子信息產業園三期、金誠五氧化二釩、富新振興黃金等新建項目及早竣工投產,推動山陽色河抽水蓄能電站、釩液流儲能產業園等開工建設,全年新納規上工業企業5家。加快實施農業“四化”提質。樹立全產業鏈思維,精準化補鏈條、集群化聚產業、多元化促協同,持續壯大“藥菌果畜茶”等產業規模,重點抓好優源、漢華、奔奔旺等農業項目建設,全年新建現代農業園區10個,打造食用菌、畜禽等產業億級鏈主企業5家以上。大力實施“品牌點亮”工程,全年申報認定“兩品一標”和名特優新農產品5個以上。促進消費旅游擴容增效。圍繞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抓好天竺山5A級景區、漫川關國家旅游度假區創建,推動天蓬山寨等景區提檔升級,實施十里小磨溝、城關高家溝2處康養綜合體項目,積極創建“健康中國·康養旅游百強縣”。力促天竺山、隆元基曼斯兩個酒店五月一日前對外營業,打造豐陽印象、僧道關等一批休閑街區、特色民宿,精心舉辦生態旅游、電商帶貨等節會營銷活動,爭創省級縣城商業體系建設示范縣。
突出有效銜接,筑牢高質量發展基石。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始終把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作為重中之重,發揮“四支隊伍”、網格員作用,規范運行大數據平臺,動態開展“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排查整改。深化“四抓四帶”聯農帶農模式,促進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抓好搬遷后扶23個補短項目實施,加強社區工廠招商運營管理。穩妥推進鄉村建設。搶抓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政策機遇,謀劃實施一批補短板、促發展的項目,完成飲水提升工程6處,建設產業路50公里、便民橋10座300延米,實施農網改造162千米,新建5G基站102個。進一步明晰鄉村建設項目產權,編制村莊公共基礎設施管護責任清單,全面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示范帶動鄉村振興。在持續提升5條流域示范帶品質的同時,啟動小河、唐家河2條流域示范帶建設,聚力打造漫川關、法官2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和桃園、陸灣、袁家溝等10個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抓點示范、串點成線、擴線成面。
提升城鄉品位,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對標全市打造“中國康養之都”和“雙50”目標,著力打造“名縣美城”。精美建設縣城。遵循縣城建設管理原則,打好“兩拆一提升”收官戰,抓好中街、三里店、甘溝口等4個棚改項目收尾工作,完成北大街改造提升,改造老舊小區28個,抓好縣城西南、河南片區基礎設施改造項目建設,建成停車場3個、充電樁256個,新增停車位1030個,運動公園二期、西河休閑長廊、河庫引水入城等19個項目建成投用。精細管理城市。完成縣城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配套編制完成縣城功能區修建性詳規,做實66個縣城片區管理服務,常態化開展執法巡查,抓好重點商圈、學校周邊、集貿市場、背街小巷等重點區域管理,探索推進城市環境衛生市場化改革,推動城市亮化綠化美化。精心打造鄉村。打造福銀、丹寧高速沿線兩條城鎮帶,完成村莊規劃編制任務38個以上,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統籌抓好農村生活和污水治理,改造戶廁4500座,提升18個康養類、18個旅游類、18個宜居類秦嶺山水鄉村品質。大力推進移風易俗,積極破除厚葬薄養、高額禮金等陳規陋習,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強化生態保護,厚植高質量發展底色。堅持不懈護生態、優環境、促發展,努力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美麗山陽。當好秦嶺生態衛士。嚴格落實“雙查”機制,常態開展秦嶺“五亂”問題及生態環保突出問題整治,加快中央和省環保督察、森林督查、衛片執法等領域反饋問題整改。常態長效推進生態修復工程,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切實守好秦嶺生態安全屏障。持續抓好污染防治。接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完成萬佳熱力公司鍋爐排放改造、縣城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抓好縣工業污水處理廠并網運行、垃圾填埋場二期等項目建設,確保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45天以上。加快全域污水處理PPP項目進度,植樹造林1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50平方公里。推動綠色循環發展。對標41項指標,完成省級生態文明示范縣創建任務。加大礦產資源整合力度,創建綠色礦山1個,實施尾礦庫資源綜合利用項目2個,抓好秦興石料廠提標改造、豐源釩氮合金技改及數字化提升。加快推進國家“雙儲林”項目建設,完成戶家塬、楊地等5個鎮5.62萬畝建設任務。
深化改革創新,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為推動發展的關鍵一招,著力破解發展瓶頸,激活發展動能。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縣級融資平臺整合升級,提升國有資本運營質量和效益,力爭組建一個25億元以上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加快“標準地”改革試點,突出畝均效益,實現交地即發證、拿地即開工。加快科技研發等科創基地建設,建成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高新技術企業5家,申報科技型企業評價入庫40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瞄準進博會、絲博會、農高會等中央和省重大經貿活動,以“3+4”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為重點,大力開展招商活動,組建懂經濟、善談判、會服務的專業招商隊伍,全年招引項目50個以上、到位資金180億元以上。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加快推進“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推進涉企審批事項減環節、減時限,做到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窗受理、一網辦理。常態化開展營商環境督查考評,推行重點行業部門股室長輪崗交流和評價監督制度,定期舉行企業家“早餐會”,著力營造重視企業、關注企業、支持企業的濃厚氛圍。
保障改善民生,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堅持以民為本,按照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要求,傾心用力辦好民生實事,讓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紅利。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啟動西十高鐵兩個站前廣場及連接線建設,丹寧高速年內建成通車,穩步推進黨白路、省道203色河段、磨王路等收尾工作,完成農村公路生命安防工程54.7公里,完善農村公路“路長制”管護責任體系,爭創“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完成磨溝水庫安評蓄水及配套水廠建設、液化氣站遷建以及燃氣管道更新改造,推動天然氣長輸管網通氣運行。全面促進穩崗就業。做好農民工、脫貧人口、零就業家庭等重點群體就業,實現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6.5萬人、轉移就業11萬人以上,培訓技能脫貧勞動力4700人以上,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000萬元以上,城鎮新增就業2600人以上。深入實施全面參保計劃,加強勞動者權益保護,持之以恒整治欠薪。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建成職業教育中心新校區,改擴建鎮辦5所中小學校,創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達標校112所,啟動城區一中遷建。鞏固“雙減”成果,統籌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職業教育特色化發展,提升高中教育質量。推進健康山陽建設。認真落實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政策措施,抓好醫療救治和健康服務,全力保健康、防重癥。支持山陽縣醫院“三乙”創建,加快縣級醫院、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室分級診療建設,縣公共衛生中心建成投用。配合辦好市第五屆運動會賽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爭創國家全民運動健身模范縣。全面落實社保政策。進一步規范城鄉低保、特困供養、社會救助、住房租賃補貼等工作,強化農村“三留守”、困境兒童等群體關愛幫扶,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持續抓好全民醫療參保,提高醫保經辦服務質量。抓好兵源征集、擁軍優屬等工作,提升退役軍人的保障水平。
守好安全底線,營造高質量發展環境。樹牢憂患意識,強化底線思維,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提高風險化解能力,切實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抓緊抓牢安全生產。壓緊壓實屬地、部門、企業安全生產責任,深入開展非煤礦山及尾礦庫、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建筑工程、城鎮燃氣、食品藥品等領域專項整治,嚴格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全力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防范化解風險隱患。嚴密防范極端事件、網絡爆點造成惡劣影響。千方百計控增量、去存量,積極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堅決杜絕違規變相舉債行為。嚴厲打擊電信詐騙、非法集資、“套路貸”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融資擔保、小額貸款公司監管。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抓實領導干部下訪和定期接訪,著力化解信訪積案,加快創建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完善立體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全面推進“八五”普法,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山陽、法治山陽。
實干鑄就偉業,奮斗開創輝煌。新的一年,全縣上下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埋頭苦干、勇毅前行,努力把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富民強縣的生動實踐,為打造“一都四區”示范縣、建設“五好山陽”而不懈奮斗。
策劃:張 培組稿:朱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