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鑫

美麗鄉村引客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商州區腰市鎮江山村,群眾對這句話有著更為真切的體會。近年來,江山村憑借優越的自然環境發展起旅游產業,從一個貧困村嬗變為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
酷暑時節,走進江山村,只見房屋整齊,環境整潔,農家樂、民宿隨處可見,村文化廣場煥然一新。“過去交通不便的窮山溝,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如今成了遠近聞名的旅游景區。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先后回家創業,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村支書周江寶說。
美麗鄉村引客來
江山村位于商州區腰市鎮西北部江山風景區的核心部位,森林覆蓋率高,空氣質量優。周江寶說,以前村民大多以家庭為單位經營農家樂,基礎薄弱,發展規模小,沒有形成氣候,好多農家樂由于經營不善關閉了,村民紛紛外出打工。近幾年,在江山旅游景區開發的帶動下,發展農家樂的村民逐漸增多。江山村以旅游產業為主導,盤活旅游資源,吸納貧困戶和村上能人入股,大力發展景區勞務服務、農產品開發、商品推銷和景區民宿等特色產業,旅游產業日益紅火。
說起農家樂,70歲的村民武書正有一肚子的話要說。他家原先住在山溝里,有3間土坯房。2016年,他家被識別為貧困戶。“原來住的那個地方,房又爛路又遠,到鎮上有20多里路,娃上學都不方便。”武書正說,適逢江山景區規劃建設之時,他家的老房子被拆遷征用,他們享受優惠政策,在鎮上的移民搬遷安置點建了一棟2層半的樓房。
“想著江山景區建成后,旅游的人會越來越多,剛好新房就在景區附近,開辦農家樂和民宿再合適不過了。”武書正的兒子武顯鵬說,自己以前一直在外打零工,妻子要顧家,全家的經濟來源只有他一人,家里日子過得緊緊巴巴。2019年,他們遷入新居后,隨著江山景區逐步建成,來往游客不斷增多,武顯鵬從中找到商機,在新居辦起了農家樂飯店和民宿,妻子田啟蘭在同年4月也入駐了景區經營餐飲攤位,主要賣漿水魚魚、米皮、糍粑等陜西特色小吃,一家人都吃上了“旅游飯”。
“一層改造成餐廳,二層自己住,三層是特色民宿。這可都是按照民宿風格裝修的。”武顯鵬指著屋內的家具一一介紹。“既要讓游客體驗原汁原味的農家生活,在設施和衛生方面我們也按照民宿標準建設,讓游客住得放心、玩得舒心。”
“一開始我們啥也不會,村上組織了好幾次餐飲培訓,請來酒店的大廚現場給我們教各種小吃的制作方法,講解農家樂的經營、服務、禮儀培訓,精細又實用,非常適合我們這些新手。”武顯鵬笑著說,從去年夏季開業以來,遠道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不管是農家樂還是小吃攤位,生意都是蒸蒸日上。
駐村第一書記王楊說,村上成立了江山農家樂協會,多次舉辦農家樂廚藝技能培訓班,幫助經營戶提升服務水平。目前,全村有30多戶村民開辦了農家樂。
“以前是解決溫飽,現在是增收致富。從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掙上錢,而且比打工收入還多。”武書正看著店里正在就餐的客人,信心滿滿地說。
回鄉創業有奔頭
“您這碗辣子重還是輕?”8月10日,在江山景區一處小吃攤位,村民王陽正在為顧客調制涼皮。
整潔的攤位上放置了兩張桌子,旁邊坐著幾名剛從山上下來的游客。“今天是周一,游客相對少一點,周末人流量大,小長假更是高峰期,人多起來這兩張桌子都坐不下。”說話間,王陽已將調制好的涼皮端到顧客桌前。
王陽今年25歲,自2018年9月退伍之后就在西安創業,開了一家麻辣燙串串店,由于缺少經驗和資金,他的店經營不到一年就倒閉了。2019年5月,正當王陽一籌莫展之際,村支書周江寶主動找到他,給他帶去了一個好消息,景區要招募一部分餐飲經營戶入駐,并提供相應的培訓和扶持優惠政策。“當他告訴我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感覺機會來了。”王陽笑著說。
在駐村干部的鼓勵下,王陽和其他有意向的村民一起報了名。隨后,在村上的組織下,他們一起去了袁家村、白村等旅游產業發展較好的地方參觀學習。“景區對我們進行統一管理和培訓,包括小吃的制作過程,全部包教包會。培訓結束后,根據個人意愿選擇自己主營的小吃,交叉安排不同類型的小吃,確保每個區域的小吃攤點無重復經營項目,我選擇的是涼皮等陜西特色小吃。”王陽說,除了培訓之外,景區還免除了4個月的攤位租金,解決了他們創業初期資金匱乏的困難。秦嶺江山景區正式開園那天,王陽和其他小吃經營戶滿懷期待。“剛開園那陣,客流量非常大,每天的營業額都很可觀。”王陽激動地說,高峰期的客流量甚至都超出了他的預期,每月純收入在一萬元以上。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客流量減少,平均每月收入5000多元,這并沒有影響他繼續干下去的信心。在閑暇之際,他主動學習更多的烹飪方法,讓小吃的口感更佳。
“依托景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看好家鄉的發展,紛紛選擇回村創業。我覺得鄉村旅游的前景還大著呢,隨著旅游業逐漸回暖,收入肯定會越來越好。”王陽說。
就近就業拿工資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負責這一片區域的衛生,景區環境好,游客才會常來。”村民閔淑俠雖然已經50歲了,但干起活來毫不含糊。每天,她所在的保潔區域被打掃得干干凈凈。在她看來,為游客呈現干凈整潔的環境是她必須達到的保潔水準。
閔淑俠說,前些年為了照顧兩個孩子,自己基本沒有打過工,這個保潔員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從原來“圍著鍋臺轉”到有了真金白銀的收入,她格外珍惜這份工作。
沿著景區主路往上走,一路上綠樹成蔭,旁邊的溪水清澈見底,不少游客紛紛駐足拍照留念。“這里空氣好,環境美,人更熱情!”一位游客開心地說。
江山景區建成后,江山村委會與江山景區對接協調,吸納全村50多人在景區從事保安、保潔員、景交車運營、個體經營等工作,有效帶動了一批村民就業。“我家就在景區附近住著,來這里上班很方便。”自景區開園之后,閔淑俠就到景區當保潔員,負責打掃景區衛生。她說,家里的地很少,之前主要是種莊稼,基本沒有什么收入,現在每個月收入1400多元,景區還提供空房,她在中午可以休息一會,既能照顧到家里,還能賺一份收入補貼家用。
江山景區的名氣越來越大,許多游客慕名而來,節假日客流量非常大,帶動了當地農家樂、民宿的發展和農產品、中藥材的銷售,多種渠道銷售有效增加了村民收入,他們對這種“旅游+扶貧”的模式贊不絕口。
不用背井離鄉,像武顯鵬、王陽、閔淑俠一樣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飯”的江山村人,日子像芝麻開花節節高,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