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以“三變”改革為抓手,圍繞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持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集體經濟運行機制,創新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多種形式盤活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引導集體經濟融入鄉村產業鏈、價值鏈,激發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加快農民共享發展成果,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縣上按照“因地制宜、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原則,支持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圍繞茶、菌、果、畜、藥等特色產業,建設標準化規模產業基地。鼓勵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積極流轉群眾撂荒土地,優先發展糧油作物,對流轉撂荒地發展糧食種植給予每畝200元一次性補助。通過流轉農民土地、引導基地務工等方式,帶動群眾增收,實現互利雙贏。各鎮辦認真分析區域資源稟賦、區位特點、產業條件、村組情況,指導各村科學規劃編制村集體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和年度計劃。綜合考慮集體經濟收入、經營管理水平、服務成員能力等因素,按照“提升薄弱村、壯大一般村、做強富裕村”的要求,分類指導,梯次推進。
深化“三變”改革,將已明晰的土地、林地、荒山、水域等資源型資產經營權和農房、基礎設施、設備等經營性資產使用權,通過評估折價等形式入股到村集體經濟組織,按股分紅。推進資金變股金,重點將各級財政投入到農村的生產發展類、扶持類等資金,在不改變使用性質用途的前提下,量化為農村集體組織持有的股份經濟合作組織股金,按股分紅。推進農民變股東,引導和組織農民自愿以自有土地經營權、林權、住房財產權、宅基地使用權、資金、大中型農機具、技術技藝等,折價入股到農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組織,農民變為持權股東,按股分紅;股份經濟合作組織可根據經營情況優先聘用該組織成員,使其變為職業農民。
為拓寬經營方式、提升增收空間,縣上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適應發展需要,設立有限責任公司等經營實體,引導村集體經濟組織與其成員和其他經濟組織組建股份制企業,或參股經營穩健、成長性好的企業(合作社),共享經營紅利。鼓勵引導集體經濟組織之間、集體經濟組織與企業等其他經濟組織加強經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鼓勵引導工商資本以租賃、托管、入股等方式參與集體經濟發展,探索保底受益、按股分紅、“優先股”等合作發展方式。支持集體經濟組織對區域內財政投資形成的閑置資產,改造后盤活利用,用于生產經營、出租經營、參股經營等,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圍繞村級生產生活、環境整治、社會事業、鄉村文明等,發展服務型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