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區政協2022年工作回顧
2022年6月30日,區政協主席會議成員、部分政協委員等組成視察組對商州區工業園區建設及發展情況進行帶案視察。
2022年2月23日,區政協組織視察一季度新開工重點項目及建設情況。
櫛風沐雨,春華秋實。政協商洛市商州區第十五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于2月13日召開,來自全區的216名政協委員肩負責任和使命,齊聚一堂建真言、謀良策。
時間記錄前行足印、鐫刻奮斗年輪。回首舊歲,履職、服務、擔當成為區政協及其常委會工作的最美基色。2022年,全體委員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和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政協提案231件,圍繞政府、法檢“兩院”等工作報告,廣泛協商議政,提出意見建議98條,梳理歸納為5方面33條;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向區政協提交大會發言9篇、集體提案62件,撰寫調研報告7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8條;主席會議成員赴項目現場督導檢查100多次,協調解決困難問題140多個……
數字無言,行動有聲。翻開2022年的區政協履職日歷,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關注民生、反映民情的一張張履職答卷,濃墨重彩、亮點紛呈。
2022年,是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年,也是十五屆區政協履職開局之年。一年來,區政協及其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區第十九次黨代會部署,堅持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自身建設與能力提升協同推進,實現了本屆政協履職的良好開局。
堅持黨的領導,扛牢政治責任,思想引領更加堅實
一年來,全區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政協履職就跟進到哪里。
區政協堅持重大事項向區委請示報告、重大活動報區委批準,累計報送請示報告、調研成果16次(篇)。全年召開政協黨組會24次、主席會13次、常委會4次,做到區委有部署、
政協有落實,政府有行動、政協有跟進。
全年組織中心組學習32次,舉辦委員全員培訓班1期,依托委員工作室宣講中共二十大精神5場次,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政治理論學習,教育引導廣大政協委員和政協干部旗幟鮮明講政治、凝心聚力跟黨走。
依托5個專委會黨支部,在全區政協組織創新開展“四帶頭四爭做”黨建主題活動,引領政協工作高質量發展。
緊扣“五區”建設,堅持雙向發力,協商議政更加務實
一年來,區政協協商議政的觸角不斷延伸,委員們參政議政的身影活躍在城市發展的各個領域。
先后圍繞全區重點項目建設、基層社會治理、防汛應急管理機制建設、旅游事業與康養之都建設融合發展、普惠性幼兒園建設、工業園區轉型升級、企業用工難等專題開展視察調研協商工作,提出意見建議150多條,9篇調研成果受到區委、區政府領導高度重視。
聚焦2022年一季度新開工項目建設,開展“聚焦項目·助力發展”集中視察,提出意見建議30多條。聚焦中心城區民生項目建設,開展專題視察,有力推動環城南路商州段、金鳳山花海公園等一批民生項目建成投用。聚焦發揮委員個體監督作用,先后為區法院、檢察院等相關部門單位,選派36名委員參與聽證、監督等工作,發揮委員的監督職能,進一步擴大了政協民主監督的社會影響。
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和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政協提案231件,圍繞政府、法檢“兩院”等工作報告,廣泛協商議政,提出意見建議98條,梳理歸納為5方面33條。圍繞“后疫情時代民營經濟發展”“市政供暖進小區”“加強和完善小區物業管理”“禁止連翹掠青”開展微協商,提出意見建議33條,為推動民生問題解決提供了參考。
一年來,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向區政協提交大會發言9篇、集體提案62件,撰寫調研報告7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8條,共同營造了團結和諧、助力發展的濃厚氛圍。
服務中心大局,積極獻計出力,政協力量更加彰顯
一年來,區政協始終堅持關注群眾冷暖,謀利民之策、獻安民之計,促進民生改善共享發展成果,在履職為民中彰顯政協情懷。
主席會議成員積極投身“三百四千”工程,聯系包抓4個產業鏈和10個重點項目,赴項目現場督導檢查100多次,協調解決困難問題140多個。10名常委、52名委員一線參與項目建設,發揮委員作用。
越是困難時刻,越要沖鋒到一線。圍繞“8·15”等突發疫情,主席會議成員主動承擔重點人群應急服務、隔離點管控、物資保障、“兩站一口”管理值守,16名機關干部下沉小區值班值守,209名政協委員全員參與“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組織委員捐款捐物30多萬元,充分體現了非常時期政協委員、政協干部的政治擔當。
聽民意、解民需,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政協履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直是政協堅持的工作方向。動員經濟、工商聯等界別委員積極捐款10.8萬元,為困難群眾購買生活必需品,支持困難農戶生產生活改善提升。組織科技、醫衛、文藝、特邀等界別委員開展關愛留守老人、資助困難大學生、文藝演出、普法宣傳等活動19場次,惠及群眾2萬多人。
突出提質增效,積極探索創新,履職成效更加豐碩
一年來,區政協堅持以改革思維、創新理念和嚴實要求,推動政協履職創新、提質增效。
研究出臺《關于推動政協工作提質增效助力“五區”建設的意見》,探索搭建“四大平臺”,開通“四個直通車”,不斷拓寬履職渠道。積極與商洛學院、市委黨校溝通聯系,選聘10名專家教授擔任協商顧問,為政協協商提供智力支撐。編報委員建言獻策直通車7期、社情民意信息28條。區政協榮獲市政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先進集體。
圍繞“一號”提案《關于實現工業園區轉型升級,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先后組織委員深入商州區工業園區相關企業和山陽縣、洛南縣相關產業園區,進行帶案視察、考察學習和常委會專題協商。全年提案辦復率、回訪率均為100%,滿意率達98%,推動了一批關乎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重點工作得到落實。區政協“四個三”工作法在新聞媒體刊發推廣,商州區榮獲市政協提案工作先進單位。
召開十五屆區政協文史工作會議,編制《十五屆區政協文史資料征集大綱》,編輯出版的第35輯《商州文史資料》被省、市、區圖書館作為重要地方文獻資料重點收藏。向社會層面交流發放書籍500多冊,向中華版本保藏國家館西安分館、榆林市府谷縣政協贈送《商州文史資料》圖書107冊。編發的39篇視察、調研等信息,被省市等媒體刊發18篇,政協工作影響力不斷擴大。
健全制度機制,加強“三化”建設,工作運行更加規范
打鐵還需自身硬。一年來,區政協堅持把提升政協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水平擺在重要位置,積極探索實踐,健全完善機制,為推動政協工作提質增效提供了堅強保障。
進一步修訂完善政協履職、內部管理等制度規則,推動政協履職工作有序高效。結合區政協工作實際,對政協常委會、主席會、委員管理辦法等6項工作規則和制度進行修訂完善,形成了以協商制度為骨干,以委員管理、服務保障、黨建等為支撐的制度體系,夯實政協工作創新發展的制度基礎。
成立5個專委會學習組,印發《“書香政協”建設暨委員讀書活動實施方案》,扎實開展委員讀書活動,在學習交流中增長學識、拓寬視野、增強本領、凝聚共識。邀請市政協、市委黨校專家教授,對全體委員和政協干部進行政治理論和政協業務知識培訓,引導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推動“兩支隊伍”扎實履職。
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十五屆政協委員管理機制的意見》,把209名政協委員劃分到5個專委會,成立5個工作組,加強委員教育管理和履職考核,探索建立結果運用機制,20名委員被區委表彰為優秀政協委員、6名委員被表彰為政協工作先進個人、10件政協提案被表彰為優秀提案。
重視組織建設,延伸工作觸角,基層基礎更加牢固
一年來,區政協及其常委會堅持把加強組織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眼政協工作新方位新使命,著力抓弱項、補短板、優服務、強保障,全面強化政協組織建設。
印發《委員工作室建設實施方案》,建成5個委員工作室,開展各類學習、協商活動23場次,使委員工作室成為委員學習交流的新園地、協商民主的新渠道、為民辦事的新平臺、聯系群眾的新紐帶、匯智聚力的新舞臺。
研究制定鞏固提升方案和《鎮(街道)政協聯絡組活動指導辦法》,鞏固提升政協聯絡組7個,全區18個鎮(街道)政協聯絡組全部達標,開展活動67場次,履職規范化水平有效提升,陣地、平臺作用不斷發揮。
修訂《專委會工作通則》,制定各專委會年度工作計劃,明確工作任務和重點,實施清單化履責。主席會議定期聽取專委會工作匯報,研究解決具體問題。發揮專委會基礎性作用,組織開展走訪委員181人次,協調解決委員生產生活困難和問題230多件,春節前夕走訪慰問委員20名,有效激發了委員的履職主動性、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