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捧12年的成果

沈琦和愛心人士合影
1986年獲第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電影《野山》的拍攝地--鎮安縣米糧鎮,一直以來《野山》成為鎮安人民的代名詞所感到榮幸和驕傲。然而,時隔25年的今年,鎮子里沈琦同學又考上清華,鄉親們都說:"這又是米糧鎮的又一大喜事"。
父母古城西安擺地攤供養孩子上學
今年40多歲的沈吉房,家住米糧鎮聯盟村十字河畔,全家7口人:上有七十多歲的父母,下有妻子和三個女兒,家里的幾畝土地一直由父母請人耕種。近17年來,他和愛人盧正榮一直在西安電子城租房擺攤從事修理自行車、配鑰匙的行業以供應三個女兒上學費用,在村民們的眼里,老沈倆口子靠苦力,要支撐大女兒沈琦考上大學、二女兒沈彬在鎮安讀高三(品學兼優生)、三女兒沈錦在西安讀小學六年級(品學兼優生)一個個完成學業,其背后無疑是艱辛的付出。
中等個頭的沈吉房、盧正榮倆口子,說話利利索索,他們說在西安呆的時間長了口語基本和關中人一樣,搭眼看上去身材消瘦,但腦子聰明,手腳麻利干啥會啥,為供娃上學,不論酷暑嚴寒還是雨雪天氣他們從不休息,每日清晨騎上自行車到電子城周圍轉出轉進看到誰的車子壞了就上前喊叫,"師傅到我店里去修吧",時間長了大家都看到他們手藝不錯,又有竅道,不怕臟累,收費合理,深得顧客喜歡和信賴。顧客多了,老沈的經濟收入也增加了。
"要能掙到錢再苦再累我干活都有勁了",老盧說。
愛人盧正榮四十多歲卻是白發鬢鬢,她說:"我和老沈原來是同學,高中畢業后,為了高考補習三年沒有考上不說,還欠了不少的外債,心里一直是個疙瘩。在古城西安打工的十幾年,強烈的望女成鳳夙愿,讓我們只知道終日勞作不息,還清債務,為女兒們積攢學費,說實話在西安的十幾年我們兩口子沒有逛過西安的一個名勝古跡。最艱苦的時期是在沈琦三歲的時候,那時孩子患有眼疾,我們又初到西安也沒什么經濟來源,只好先租了輛三輪車去市場賣菜,每天起早貪黑,有時候叫賣到嗓子嘶啞。每天都只就著賣剩的菜葉子吃糊湯,每個月賺的錢也僅夠孩子一個月的醫藥費。每天晚上還要每隔十五分鐘給孩子滴一次眼藥,那陣子我基本上沒睡過一天好覺,更沒買過一件衣裳。好在娃眼睛終于康復了,還考上了這么好的大學"。另外兩個孩子也非常懂事、爭氣,能認真讀書,刻苦學習,平時從不問家里多要一分錢,節假日也不游串貪玩,不和同學比吃穿,發奮要同爺爺、奶奶和父母一起同甘共苦,不"金榜題名"不罷休。
過五關斬六將沈琦說我要圓清華夢
今年17歲的沈琦,鼻梁上架一副紅框眼鏡,看起來斯斯文文,好似一位學者似的,她說自己會在閑時捧一本巨厚的名著細品,也會在課間忙里偷閑的瞄一眼《讀者文摘》,"書生氣質"在她身上體現得恰到好處。
了解她之后才發現這也是一個陽光開朗的女孩子,她喜歡唱歌也愛跳舞,體育課上有她打羽毛球時奮力揮拍的身影,運動會上有她跑接力賽時健步如飛的一幕。"動如脫兔,靜如處子"用于形容這樣一個女孩再好不過了。
"清華,無疑是莘莘學子心中的知識殿堂,它也是我魂牽夢繞的求學勝地,是我自小就在心中筑建的神秘"象牙塔"。雖然我深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但我有自信也有決心,我會成為清華的驕傲。"這是沈琦參加清華大學自主招生自薦信中的一段話。如今,沈琦手捧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她有說不出的喜悅和說不完的故事。
沈琦是陜西省鎮安縣中高三的文科生,受惠于清華大學自主選拔"B計劃"。
2011年正月十六,她還清楚的記得是報名那天。在其他同學都忙著準備迎接新學期時,她已經坐上了去西安的車前去參加清華大學自主招生筆試。十七號一早,她已坐在了西安電大教室里了。早上考的是語文和英語。"看著密密麻麻的文字,心里還是挺沒底的。后來就采用心理暗示法告訴自己我難人亦難,也就覺得沒什么了",沈琦笑著說。
緊接著下午又考數學和綜合。對于那天的場景,沈琦還記憶猶新:"數學選擇題我做的還是比較快的,后面大題我本來也按照由易至難的順序做,做到中間卻沒有思路了。我就先跳到后面挑一些簡單點的做,快交卷時我又急中生智的把原本不會的題給做出來了。鎮靜是我的制勝法寶。每次考的時候都是兩科試卷同時發,當然時間的合理分配還是很重要的。"
2011年3月12日,來自陜西省鎮安縣中的沈琦和她的同學在清華大學自主選拔復試考場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比試。在經過體質測試、特色筆試和綜合面試3個環節的考驗后,10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子又將啟程回到各自的學校,為著自己的大學夢想繼續努力。"面試采用的是三對一的形式,偌大的一個教室坐著三個看上去就很淵博的教授,他們以輪流提問的方式主要從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三方面了解學生。比如我的問題有'如何根治水土流失''你對幸福的定義是什么'等等。教授們都很和藹,對于他們的提問我基本上都可以輕松作答。"沈琦回憶道。從學校1400多名高三畢業生中脫穎而出,進入清華大學自主選拔復試名單,沈琦當時是熱淚盈眶。
她知道"B計劃"是清華大學在2010年11月公布的2011年自主選拔計劃的兩個試點方案之一,其中A計劃是針對綜合表現特別突出或者特長特別顯著的優秀學生,重在"拔尖";而B計劃則針對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欠發達地區考生,重在"公平"。根據B計劃,清華大學將為經濟社會發展欠發達地區的優秀考生,以及因經濟、社會、教育條件欠缺而在考學過程中面臨困難的優秀考生提供申請條件、考試費用和綜合評價等三方面的支持。盡管連續兩天的復試讓沈琦顯得有些疲憊,但她對自己在復試中的表現還是充滿自信。活潑的沈琦向往的是清華的語言類和管理類專業。
3月24日,清華大學赴陜西考察組的三位老師不遠萬里地在跨越了溝谷山路,經過了35個隧道后抵達了鎮安縣,他們將在這里開展"B計劃"候選人的考察活動,考察對象是家住在鎮安縣米糧鎮聯盟村的沈琦同學。經過詳細的考察,考察組的老師們給沈琦留下了這樣的綜合評價:"沈琦同學長期生活、學習在陜西省鎮安縣。該縣位于秦嶺東段南麓,地處山區,經濟社會發展欠發達。家住鎮安縣米糧鎮聯盟村,在深山中。一家7口,父母是普通農民,靠打工務農為生。作為B計劃候選人,該同學學習刻苦努力,成績在商洛山區的考生中表現突出,基本能夠達到我校對于新生的學業要求;同時,該生對未來個人成長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和計劃,對于國家和社會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希望為國家做出貢獻;該生人品端正,關心同學,熱愛集體,心理健康,樂觀堅毅,師生評價好。綜合以上情況,沈琦同學符合B計劃政策傾斜的要求和B計劃候選人的選拔要求。"沈琦最終,作為首批"B計劃"認定的4位獲得最高優惠加分60分的考生在高考中已全部圓夢清華。面對老師、爺爺奶奶、父母和家鄉的叔叔阿姨,沈琦再一次流下了熱淚。
志存高遠是沈琦同學的追求
鎮安中學副校長龍超奎說:沈琦在縣中年年都是三好學生,她自上縣中以來就不曾懈怠過,可以說沈琦同學是一步步靠近目標的人。班主任李本瑜告訴記者說:奮起直追的人,他們也將一步一步靠近理想的彼岸。沈琦不僅學習好,動手能力也強。有一次為了得到可靠的研究性學習成果,她作為語文學習小組的組長,帶領組員走出校門,去野外實地采訪回來后又查閱各類書籍資料,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第一次完成了一份質量較高的課外學習報告;在校期間一直品學兼優,能力突出,曾多次獲獎。
沈琦同學在鎮安中學學習期間曾多次榮獲校"康菱獎學金一等獎","十佳學星","校三好學生"及"縣級三好學生"獎勵。另外,初中才開始接觸英語的她卻在"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中嶄露頭角,獲得全校唯一的一等獎。
在沈琦的心目中,大學是一個充滿人文氣息的地方,雖說未知的大學生活充滿了挑戰,但她仍對大學生活充滿了期待。現在她要做的就是豐富充實地度過自己的暑假生活,迎接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
濃濃鄉情讓沈琦感恩不盡
沈琦同學考上了清華大學,一個多月來,在鎮安縣的大街小巷,在米糧鎮的村組農戶,人們議論的是一個共同話題,"沈琦這娃有出息,為咱山里人爭氣了"。鄉親們三三兩兩的買上鞭炮來到沈琦的家門口放了一次又一次,在得知她家庭經濟依然是比較困難時,鄉親們你一百,他兩百的給,鎮安中學也給了獎勵,米糧鎮黨委政府的領導,米糧鎮中心校、沈琦的母校白塔中學的主要負責人,村委會的干部,縣婦聯會、縣工商聯組織的企業老總,也給沈琦同學送去了上學的路費和生活費,村民楊秀英將自己賣金銀花的100塊送給沈琦說:"好孩子你為我們村里增了光哦"。在西安打工的寧遠會趕回家送來了500元說:"沈琦這是給你的上學路費"。
面對鄉親們的一片盛情,沈琦同學說,我會好好努力學習的,將來匯報社會,絕不辜負鄉親們的厚望。
采訪即將結束的時候,沈琦的媽媽拿著女兒的入學通知書,默默的笑了,老沈看著侃侃而談的女兒,雖然沒有言語,但眼里也滿是疼愛之情。
8月17日,清華新生就要入學了。
祝愿沈琦未來的大學生活更加充實;
祝愿這個幸福的家庭一切安好!(文圖/陳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