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李新武 盧敏)今年以來,鎮安縣林業局圍繞“一都四區”“一廳四地”目標定位,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康養產業、環境保護、生態文化、機制創新、惠民工程等五個方面做好結合工作,全面助推鄉村振興。
鎮安縣推動綠色發展理念、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充分發掘、廣泛宣傳林業行業的先進典型,用好用活“鄉音黨課”,講好林業故事,傳播林業聲音,不斷豐富鄉風文明的內涵,樹立榜樣和標桿。大力推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上半年實施板栗建園3700畝,嫁接1.6萬畝,綜合科管12.5萬畝;核桃建園4200畝,綜合科管12.5萬畝。推進植樹造林、生態修復、資源保護,逐步展現鎮安縣鄉村獨特的自然風貌,實施人工造林3000畝,封山育林4.6萬畝,退化林修復1.89萬畝,植樹115萬株,道路綠化32條138公里,并組織開展古樹名木保護、野生動物救助等工作。全面落實“人盯人+”護林防火機制,排除隱患220處。扎實推進飛機噴藥防治等綜合防控措施,嚴防發生新疫情出現新疫點,努力實現“四下降”。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第一總林長的領導機構,設立縣級林長17名、鎮級林長148名、村級林長806名,落實包抓責任區護林員2444名,全面建成縣、鎮、村三級林長制體系,確保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以林長制促進“林長治”。加強森林資源監管,持續開展秦嶺“五亂”涉林問題整改及“2022清風行動”“清山專項行動”,查處各類林業行政案件30起,罰款6萬多元。推進“人盯人+”護林防火機制,在全縣2290名生態護林員中優選938名兼任片長,快速下達指令、及時上報情況,實現了護林防火和森林資源管理工作“一鍵上報”“一鍵指揮”。鎮安縣林業局全面落實生態公益林、退耕還林等生態惠民政策,及時足額發放補償資金。聘請2290名建檔立卡脫貧戶為生態護林員,戶均年增收64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