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陳風軍 毛彩玲)近年來,鎮安縣針對返貧致貧風險多、基礎設施弱項多、群眾穩定就業難、農戶持續增收難、搬遷群眾融入難、基層社會治理難問題,探索實施“六個五”機制,推動有效銜接工作走深走實。
“五個精準”促幫扶。按照防返貧“2244”工作機制,精準風險排查,精準識別納入,精準結對包聯,精準施策幫扶,精準消除退出,累計納入監測對象1560戶5151人,風險穩定消除938戶3205人,無一人返貧致貧。
“五項行動”促提升。在全縣深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村衛生室“民轉公”、消除直飲窖水、危房排危改造、通組道路硬化行動,建成秦嶺山水示范村50個,公有產權村衛生室實現全覆蓋,直飲水窖改造、危房改造全部完成,硬化道路485公里。
“五個一批”促就業。以鎮辦為主,實施勞務輸出轉移一批、公益性崗位安置一批、社區工廠吸納一批、項目建設務工一批、自主創業帶動一批等措施,解決了7.14萬勞動力就業,全縣實現了有勞動能力戶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
“五小項目”促增收。制定出臺補助政策,為2.6萬戶脫貧戶和監測戶補助資金1416萬元,支持小種植、小養殖、小田園、小加工、小商貿“五小項目”,實現脫貧戶人均增收2630元。
“五小設施”促融入。在全縣59個搬遷點實施小菜園、小庫房、小超市、小理事、小公墓等設施建設,共落實小菜園4103塊、建設小庫房1.2萬平方米、配套小超市98家、成立小理事59人、配建小公墓31個,解決了搬遷群眾吃菜難、購物難、辦事難等融入難題。
“五小工程”促振興。在村組社區實施小片長、小產業、小服務、小榮譽、小建設等“五小工程”,全縣選聘小片長3523名,帶動有能力農戶發展1—2個產業增收項目,為民代辦事項9.8萬件,評選“小榮譽”2.1萬人次,實施路燈等“小建設”4594處,有力促進了鄉村發展、鄉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