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第一季度就共有10個國家對我發起19起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調查,直接涉及我出口金額12億美元。而2009年,共有22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發起116起貿易保護主義調查,直接涉及出口金額126億美元。
“去年我國GDP占全球8%,出口占全球9.6%,而遭受的反傾銷占全球40%左右,反補貼占全球75%,我國外貿產業受國際摩擦沖擊的嚴重程度可見一斑。” 程永如說。
出口第一位、進口第二位
金融危機也使中國產品顯出了另一個問題——質量和效益不高、產品競爭力脆弱。
國務院國際貿易經濟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在接受采訪時說,就當前而言,我國大多數出口產品賴以生存的競爭優勢還是價格,技術、質量、高附加值距離尚遠。在國內人力資源成本逐步增加和后進國家如越南等的步步追趕下,“中國制造”的價格優勢脆弱。
冷靜反觀金融危機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這是一個“危”“機”交織的復雜過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李鋼接受《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專訪時說,危中有機,困難局面客觀上有利于淘汰一批落后生產力和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培育一批抗風險能力強、競爭力強的自主發展型企業。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王攀、吳濤發自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