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口9月15日電 (記者 王子謙)“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當下,海南自貿港建設已經成型起勢,正全力以赴推進全島封關運作,為民營經濟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市場機遇。
93.72萬戶民企集聚
近日于香港舉行的海南自貿港推介會暨政策解讀會上,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楊善華表示,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各大民企是當仁不讓的中流砥柱,起到重要戰略支撐作用。
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海南省實有民營經營主體360.44萬戶,占全省經營主體的97.54%,其中民營企業93.72萬戶;全省民營經濟組織貢獻近60%的GDP和近90%的就業崗位。
民營企業與海南自貿港相向而行、蓬勃發展,民營經濟整體實力、創新能力、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已成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生力軍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為民營經濟立法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離不開民營經濟組織的積極參與。為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證各類經濟組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發揮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海南自由貿易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若干規定》(簡稱“《若干規定》”)今年7月30日發布施行。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今年4月30日公布后出臺的全國首部民營經濟地方性法規,《若干規定》代表了自貿港的速度,以29條“小切口”立法形式,聚焦公平競爭、自貿港政策賦能、金融支持等核心領域,為海南民營企業搶抓封關機遇、應對開放挑戰提供了精準法治護航。
自貿港政策賦能
如何支持引導民營經濟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大顯身手?從《若干規定》可見,海南自貿港鼓勵投資,支持民營經濟組織依法參與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等四大主導產業發展,依法參與重點項目建設和海南自貿港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領域的項目建設,保障民營經濟組織依法平等享受所得稅優惠、“零關稅”、加工增值貨物內銷免征關稅等海南自貿港政策。
《若干規定》也明確支持科技創新,鼓勵民營經濟組織圍繞自貿港科技創新重點領域加大研發投入,發展種業、深海、商業航天、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生物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建立健全科研機構與民營經濟組織對接機制,為民營經濟組織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基礎條件、技術服務和支撐;建立健全科技資源共享機制,支持產業鏈的主導民營經濟組織牽頭組建創新平臺。
《若干規定》還提出,加強對跨境貿易投資的指導服務,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組織拓展國際交流合作,在海外依法合規開展投資經營等活動,參與“一帶一路”相關項目建設。
對此,《若干規定》要求有關部門加強服務和監管協作,從用好對外貿易投資服務平臺、提供通關便利一站式服務、提供跨境貿易投資相關信息服務和加強培訓、建立重大風險以及對外貿易預警機制、監測進出口異動情況、加強對保護貿易投資安全的指導服務等方面作出具體規范,支持民企“走出去”、國際化發展。
“如今海南,政策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投資海南恰逢其時、正當其勢。”楊善華說。
海南自貿港今年12月18日將啟動全島封關運作。海南省商務廳副廳長李枝平也表示,海南實施的“零關稅”“低稅率”稅收政策,將有效降低企業的稅負、降低投資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吸引更多投資者來海南投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