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9月17日電 題:“非標商業”釋放“別樣”消費 重慶兩江新區產業園區商業綜合體煥新“求變”
作者 黃維正
“我可能不記得買了什么,但會記得窗外拂過的風、天上漫飄的云、餐廳里流淌的音樂,還有朋友圍坐時的熱鬧暖意。”
“牽著老人的手,領著蹦跳的孩子,再讓小狗跟在身邊,在這兒消磨整個下午,連時光都變得溫柔了。”
“逛逛喜歡的店,拍些好看的照片,和身邊人吃頓熱乎飯,這份松弛自在,是最棒的情緒充電。”
……
初秋的重慶,褪去盛夏的燥熱。在重慶星匯兩江藝術商業中心,消費者三三兩兩徜徉其間。為他們帶來愜意感受的正是融入其中的各式店鋪。它們不斷打破“傳統”“標準”,朝著“一店千面”探尋著差異化運營路徑。
圖為星匯兩江藝術商業中心。謝平 攝星匯兩江藝術商業中心是重慶兩江新區照母山片區集商業、藝術、辦公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體項目。2016年運營至今,一度存在“辦公時段熱鬧、非辦公時段沉寂”的反差。
為將該商業體打造成全年齡段愛來愿來的“生活據點”,近日,重慶兩江新區產業運營有限公司與龍湖智創生活達成合作,以“非標商業”為核心理念重新定義項目價值,以“全時段能量歡聚場、微度假社交新生活、商務辦公靈感策源地”為定位,推動項目全方位煥新升級。
什么是非標商業?一般來說,它打破了傳統商業的固有模式,更加側重個性化、差異化的商業實踐,即商業領域的“非主流”“先鋒派”,是在空間形態、場景營造、業態組合、運營模式等維度創新的新商業。
近年來,全國各地非標商業項目數量大幅增加。在重慶,寸灘國際新城時尚消費區金山意庫、C33兩江文創園都通過“退二進三”“騰籠換鳥”跳出傳統框架,搖身變成自帶熱度的“潮玩據點”。
那么,打造非標商業,營造新鮮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底氣和關鍵是什么?
“星匯兩江藝術商業中心看重三大邏輯:產業邏輯、社群邏輯和設計驅動邏輯。”重慶兩江新區產業運營有限公司商業運營部朱盈穎解釋,產業邏輯是“前店后園”,商業體背后有照母山片區“5000余家企業、近12萬人才”的產業支撐;社群邏輯是通過“國企民企合作”,增強運營能力和私域流量;設計驅動邏輯則強調獨創性,以此撬動口碑傳播和周末人流。
圖為松弛愜意的咖啡店。黃維正 攝比如,商業體里的“漫咖啡MAAN COFFEE”將自然、古典、浪漫、摩登風格融合,一到午后總是賓朋滿座。在這里,消費者既可以點一杯特調飲品,也可以在飯點來上一份輕食;既可以在外擺感受大自然,又可以在包間會談或進行“頭腦風暴”。
“年輕人越來越偏好擁有新消費氣質的內容,注重品牌背后的故事和新意。我們想為大家打造一個文化消費體驗的新空間,比如在夜間特定時段拓展桌游、‘微醺’經濟等,讓大家在咖啡之外有更多互動和鏈接,打開更多探索的可能。”漫咖啡重慶區域負責人陳天龍說。
“這片創新創業熱土上,研發人員眾多,這類人對新事物接受度高。”在龍湖智創生活相關負責人路標看來,星匯兩江藝術商業中心最大特色正是產業和商業的融合發展,“這是其他非標商業項目難以復制的特點”,而通過對樓宇硬件改造、動線規劃、品牌招商、數字化運營等進行因地制宜的優化,便可有效增強用戶黏性,滋養出非標商業“水靈靈”的活力。
回到商業邏輯里,“招商穩商”,留住優質存量商家、挖掘新的獨立品牌,是傳統商業向非標商業穩健轉型的關鍵。路標補充,該商業體圍繞新興辦公人群需求,強化餐飲、文化、娛樂、健康等體驗型業態,擬構建“30%首店品牌+40%主題體驗店+30%品質常規店”動態業態模型,讓項目成長為“興趣‘加油站’+社交空間+生活方式”的復合體。
“土鯽魚、土鱔魚、土泥鰍、稻田蛙等‘土貨’是市場上受追捧的生態食材,這些從優質原產地急速運來的新鮮健康食物能為顧客帶來獨特的‘情緒價值’。”一場稻田盛宴(幸福店)店長陽林睿認為,當人們新鮮勁兒過去,原本的“非標商業”也許會呈現另一種同質化,變成“標準商業”,這時,好的產品才是高質量發展的基底。
第三空間、重慶夜生活、能量補給站、快閃集市、寵物友好、山城精英、深夜食堂、主理人招募……朱盈穎說,非標商業與城市更新、文旅融合等城市內涵式發展路徑有機融合、乘勢而上,但對于入駐商家而言,只有踏踏實實做好產品、認認真真和消費者溝通,才能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摸索出向前的新路子,不讓“新花樣”變成“一陣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