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忻州9月17日電 題:非遺活化為產業IP:山西代州黃酒的文化變現方程式
作者 劉小紅
17日,“問道黍香 共釀華章”——2025代州黃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正在進行中。此次大會由中國酒業協會主辦,聚焦山西代縣黃酒產業發展,匯聚各方智慧與力量,旨在推動這一歷史經典產業持續發展。
2025代州黃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正在進行中。劉小紅攝近年來,代縣緊抓山西省專業鎮建設機遇,朝著建設“世界特色美酒產區·中國黃酒之鄉”目標奮進,開啟代州黃酒高質量發展嶄新局面。
千年傳承
代州黃酒源于仰韶、興于漢唐、名于宋元、盛于明清,歷經千余年歷史的積淀,成就北方黃酒典型代表,素有“南紹北代”的美譽。
2011年,“代州黃酒制作技藝”入選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4年,“代州黃酒”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功注冊,既是山西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縮影,更是彰顯地域特色的標志性特產。
忻州市委常委、代縣縣委書記崔崢嶺表示,代州黃酒是北緯38°優質農產品產區與雁門邊塞文化共同孕育的玉液瓊漿,是銘刻民族融合、家國情懷的文化符號,更是一代代雁門兒女匠心傳承、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
政策賦能
2022年,代州黃酒入選山西省首批十大省級重點專業鎮,代縣以此為契機,先后出臺《代州黃酒專業鎮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優惠扶持政策》《黃酒生產企業銷售獎補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激勵企業壯大規模、拓展市場。
近年來,代州黃酒圍繞黃酒專業鎮建設,聚焦擴大產業規模、加快數字轉型、培育原料基地、推進技術創新、完善基礎配套、健全公共服務等重點,以產業集群帶動企業聚合,以產業升級帶動轉型發展,以營銷“出圈”帶動品牌塑造,以平臺基地帶動就業富民,全力引導資金、能源、土地等各類要素向專業鎮傾斜,保障專業鎮建設發展需要,推動黃酒產業集聚成勢、發展壯大。
同時,代縣培育壯大黃酒產業龍頭,實施龍頭企業培育工程,推動雁門王酒業10萬噸有機黃酒生產及酒堡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帶動本土企業新上擴產提質項目,配套啟動代州古城黃酒文化街區改造,三年來累計落實投資近23億元。此外,代縣重視品牌建設,構建“區域品牌+企業品牌”體系,通過組織參展、舉辦推介會及“黃酒+體育”活動等提升知名度,還積極拓展線下渠道,市場占有率穩步提高。
代縣縣委副書記、縣長張志杰介紹,代州黃酒專業鎮各項指標較2022年實現大幅提升:市場主體總數由102家增至208家,實現翻倍增長;黃酒生產企業數量從27家增至68家,增長超1.5倍;總產能由1.8萬噸提升至13萬噸,增長6.2倍;年產值從1.2億元躍升至5.51億元,增幅達3.6倍;稅收實現三倍增長。產業集聚效應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
2025年上半年,代縣黃酒產量6575噸,產值2.63億元。
創新破局
代縣大力推進黃酒專業鎮建設,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推進黃酒原料基地建設,帶動農戶種植黍米1萬畝。同時,培育代州產區市場主體,按“企業工坊+農戶作坊+全域旅游”模式,打造一批有歷史傳承和特色風貌的黃酒村。
立足代州黃酒文化背景,代縣依托雁門關景區和代州古城,實施“關城聯動”開發,打造“名城、名關、名酒”融合發展新格局。先行打造“名酒·名城”“名酒·名關”示范區,借助高鐵開通和列車冠名契機,打造旅游IP,設計特色線路,推動酒旅融合。加大非遺街區和工坊建設,鼓勵黃酒企業建試驗點、體驗區,讓游客體驗黃酒制作。
投資27億元的代縣黃酒酒堡開門迎客,集黃酒博物館、黃酒主題文旅體驗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成為北方黃酒文化體驗新地標。深化文化引領工程,結合活動開展宣傳促銷,舉辦2000余場文體活動帶動黃酒營銷。推行“圍爐煮酒”模式,建設形象店、旗艦店,助推銷售,推動品牌傳播力指數增長。
當前,代縣通過聯誼、聯手、聯心實現合作共贏。先后與汾陽產區簽訂“汾白代黃、天下晉酒”專業鎮聯合體戰略協議,與紹興市越城區政府簽署“南紹北代”戰略合作協議,并在紹興東浦黃酒小鎮設立代州黃酒形象店;同時與四川德陽、湖北十堰、山東青島等黃酒產區建立交流機制,推動政府、協會與企業深化合作,共譜高質量發展新篇。
“代州黃酒高質量發展其勢已成、其時已至。”崔崢嶺表示,代縣將持續優化實施“1228”戰略,加快推動酒旅融合、產城互動,打造名副其實的中國黃酒之鄉;將強化政策集成、優化營商環境,激勵每一個市場主體釋放能量、每一次產業創新開花結果;將深化區域協同、擴大開放合作,與社會各界攜手共創代州黃酒輝煌。
接下來,代縣將圍繞產業布局,突出強基礎、提質量、增效益,全面提升代州黃酒產業發展規模與質量,力爭黃酒專業鎮綜合產值2025年達10億元以上、2027年突破20億元,建成黃酒產區和特色產業名鎮,打造全國一流黃酒品牌,為縣域經濟注入新動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