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13日電(記者 徐婧)北京市西城區委副書記、區長郅海杰在1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期間,西城經濟邁上新的千億臺階,2024年GDP突破6000億大關,達6038億元;經濟密度達119億元/平方公里,人均GDP超55萬元,均居全市首位、全國前列。
西城是首都功能核心區。近年來,該區奮力推進高品質現代化幸福之城建設,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長足進展,連續兩年以直轄市城區組第一名的成績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區”。
經濟增長動能更加澎湃
國家金融管理中心發展能級持續提升。在西城,金融街匯聚“一辦一行一總局一會”等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和國家主要金融基礎設施、金融機構總部、金融行業協會,資產規模達156萬億元、占全國的三分之一,貢獻全市近七成的金融業稅收。
圖為行人在2024年金融街論壇年會元素裝置前拍照。 張祥毅 攝中國資管高地建設高位起步。西城匯聚資管機構260余家,資管規模突破20萬億元。以北交所為核心的資管生態圈加速擴圈,上市公司超過270家,吸引投資者超800萬戶。金融街論壇作為國家級、國際性金融對話平臺,已連續舉辦十三屆,“中國金融改革發展風向標”作用愈加鮮明,去年參會外籍嘉賓比例超40%,創歷史新高。
他表示,經國務院批準,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將于10月27日至30日舉行,主題是“創新、變革、重塑下的全球金融發展”,形式、氛圍、國際化水平都有新的提升。
新質生產力發展亮點紛呈
郅海杰介紹,該區以中關村西城園、金科新區、中國數據街等功能區為載體,加快發展與核心區定位要求相匹配的現代化產業。金融科技爆發式增長,金科新區六年時間完成樓宇改造43.4萬平方米,匯聚頭部企業269家,注冊資本金超1400億元,產值躍升至千億級水平。
數字經濟蓄勢勃發。在西城,智能數據標注基地、國際信息產業和數字貿易港啟動建設,首個全國性“醫保+商保”清分結算中心成功運營,三大通信運營商人工智能大模型全部落地,數據要素綜合實驗區入選項目全市最多。
2024年,西城數字經濟規模突破2400億元,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收超1100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40%以上;“兩區”建設持續發力,西城納入市級項目945個,總金額7682億元,新增預計投入資金、項目平均金額、落地項目金額連續四年排名全市第一。
高水平改革開放縱深推進
郅海杰表示,近年來,西城營商環境進一步便利化、國際化,“服務包”企業增加至千家、服務滿意率99.9%,離境退稅商店266家,國際學校、醫療設施持續增加。該區出臺產業支持政策18項,“十四五”以來兌現資金62億元,設立200億元的政府投資引導基金。
與此同時,該區內的國資國企布局加快向高精尖服務業轉型。高能級發展平臺持續搭建,發布實施“夢想伙伴、出海領航、AI生態”央地合作三項計劃;人才支撐保障進一步強化,與25所知名高校共建發展聯盟;招商服務體系不斷拓展,設立歐洲投資貿易服務聯絡站和13個全球招商聯絡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