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 陳杭 呂少威)28日發布的《北京市檢察機關金融檢察白皮書(2024—2025)》(下稱白皮書)顯示,洗錢犯罪加速向數字支付、證券交易、虛擬貨幣等新業態、新領域滲透,職業化、有組織化洗錢團伙活躍,跨境非法資金通道危害加劇。
28日在北京舉行的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數智化時代下的金融風險防控與協同治理”平行論壇上,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發布上述白皮書。
白皮書顯示,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北京市檢察機關共辦理各類金融案件1971件3360人,主要涉及圍繞非法集資、洗錢、證券期貨、信貸詐騙、涉金融非法經營、金融從業人員犯罪及民事、行政監督等重點領域。
根據白皮書,非法集資犯罪案件總量呈現逐年下降的良好態勢,但非法集資犯罪手段出現“線上線下雙軌回流”態勢,高凈值人群涉案比例有所增加,“偽金交所”等增信亂象漸顯。
白皮書顯示,非法經營金融業務犯罪中,薦股、外匯、支付業務等金融領域犯罪手段持續翻新升級,且借助新媒體渠道隱蔽性和擴散速度增強。
白皮書指出,證券期貨犯罪專業化、團伙化、鏈條化特征明顯,中介機構參與財務造假問題應引起重視;信貸領域,信用卡犯罪由傳統惡意透支向技術盜刷升級,不法信貸中介黑灰產業化、跨區域化趨勢明顯。
為遏制金融黑灰產蔓延,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北京金融監管局、中國政法大學發布《關于打擊治理金融黑灰產的聯合倡議書》(下稱倡議)。倡議提出,建立金融監管部門、檢察機關與高校科研機構等多方常態化互動機制,聚焦金融黑灰產新興業態開展聯合法治研究。及時厘清法律適用邊界,形成理論成果與實踐應用的雙向提升,為精準打擊新型黑灰產提供法治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