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東莞10月29日電 (記者 許青青)記者從29日在東莞舉行的2025廣東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發展大會獲悉,今年1-8月,全國機器人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9.5%;工業機器人產量達51.2萬臺,服務機器人產量達1185.6萬套。
據大會介紹,近年來全球機器人產業正加速進入“技術躍升、場景拓展、生態重構”的黃金發展期。人工智能、多模態感知等技術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推動機器人從過去主要執行重復性、程式化任務的“功能裝備”,向具備感知、決策、自主能力的“智能伙伴”加速轉變;機器人的應用從汽車、電子制造,加速向家居生活、商業服務、倉儲物流、醫療康養、應急救援等廣闊領域滲透;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等產業跨界融合,加快形成相互促進、協同共生的產業生態。“機器人即服務”(RaaS)等新模式加速成熟,產業從“單品競爭”轉向“生態博弈”。2024年全球采用RaaS模式的機器人共2.46萬套,同比增長30.9%。
中國是全球機器人產業的重要“參與者”,數據顯示,全國機器人行業營業收入由2020年的1061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2379億元,實現翻番;中國機器人精密減速器、高性能伺服系統、智能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取得階段性突破;重載、焊接、噴涂等高性能工業機器人研制成功,填補高端領域空白。醫療、農業、礦山、空間等領域機器人不斷取得新突破。
東莞市副市長劉光濱介紹,作為制造業名城,東莞市機器人產業已在松山湖科學城、銀瓶合作創新區呈現規模化集聚發展,集聚機器人相關企業超7000家,位居全國第三,形成了涵蓋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體制造、下游系統集成等多領域的完整產業鏈,特別是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涌現了本末科技、思谷智能等聚焦直驅微型電機、機器人電子皮膚等專注細分領域的創新型企業。
《東莞市加快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明確提出,將推動東莞建設成為全球具有影響力的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到2027年,在核心零部件、多模態感知技術、運動控制技術、靈巧操作技術等方面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建成一批高水平研究創新平臺;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相關企業將超過1000家,培育形成120家以上的“單項冠軍”企業,相關產業營收突破1000億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