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6月20日,在2024陸家嘴論壇“全體大會五:對標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金融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環節,與會嘉賓認為,推動金融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要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精簡限制性措施,持續優化外資營商環境,同時也要從我國金融市場實際情況出發,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開放路徑,還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增強開放條件下的風險防控能力。
與會外資金融機構表示,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開放步伐越來越快,政策的透明度、穩定性和可預期性顯著提升,有利于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進行長期投資和發展。
金融業開放步伐越來越快
近年來,我國金融行業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推進,并逐步從管道式開放走向制度型開放,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方面,向國際高標準的經貿規則接軌。中國銀行行長劉金表示,當前,在金融領域越來越多外資準入限制已經被取消,外資對銀行保險機構可以實現100%控股。在華外資銀行機構經營穩健,資產和盈利都在不斷增長,充分展現了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積極成效。
金融行業高水平開放,也帶動了金融市場的高質量發展。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黨委書記霍穎勵表示,近年來,有關部門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不斷完善各項政策和制度,鞏固和擴大雙向跨境投融資渠道,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資環境。目前國內債券市場流動性大幅提高,關鍵期限國債的價差已經接近美國國債,10年期國債價差甚至比美債還小。近期,境外投資者已經連續16個月凈買入國內債券,債券持有規模超過4萬億,創下歷史新高。
增強開放政策透明度、穩定性
“我們將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堅定不移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加大制度型開放力度。”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
劉金認為,可以以自貿試驗區的建設為載體,推進上海在制度型開放上先行先試。未來希望能夠賦予自貿區更多改革創新的自主權,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推進金融服務對外開放。
“對標CPTPP、DEPA等高標準經貿規則,我們還有差距,要提高相關制度的國際競爭力,吸引全球要素資源向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聚集。”劉金表示,需要不斷拓寬金融創新在國際經貿往來當中的應用,提升經營主體統籌配置國際國內資源的能力,更好滿足企業國際化展業對金融服務多樣化的需求。
談及金融高水平制度型開放,霍穎勵表示,首先要對標國際高標準的經貿規則,特別是金融領域的一些規則,精簡限制性措施,增強開放政策的透明度、穩定性和可預期性。其次,推進制度型開放應該從金融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開放路徑。再次,制度型開放要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最后,制度型開放需要不斷加強市場的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市場的深度和廣度。
“對標高水平開放,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現狀和金融強國的目標還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比如境外投資者參與程度不高、持有債券規模不大、對沖和管理風險的衍生品不充分等。”霍穎勵表示,下一步,要不斷豐富金融產品體系,提升人民幣金融資產的全球定價能力,持續推進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完善利率、匯率等衍生品序列,有效發揮金融衍生品在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方面的功能,持續拓展開放渠道,優化規則機制,深化國內外金融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推動金融市場制度型開放。
從大宗商品期貨市場來看,上海期貨交易所(簡稱“上期所”)總經理王鳳海表示,開放是必由之路。上期所的外向性品種比較多,對外依存度很高。只有通過開放,才有可能把境外投資者吸引進來,參與到上期所價格形成過程中,交易所價格的國際影響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未來,上期所將主動對接新質生產力,加大品種開發力度;海納百川,吸引全球相關參與者參與市場交易;穩中求進,完善監管體系;以及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