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0日電 10日上午,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束為介紹,2024年推動超過1200個城市實施質量強縣戰略,首批將580個城市納入培育庫。
會上,有記者提問: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離不開質量的基礎支撐作用。請問市場監管總局在保障質量基礎設施方面開展了哪些主要工作?未來還有什么具體的計劃?
束為回應稱,2024年,市場監管部門充分發揮質量在企業做大做強、產業建圈強鏈、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加強質量基礎設施要素資源的系統集成和融合應用,重點開展質量強企強鏈強縣行動。通過質量基礎設施“強筋健骨”、推動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戰略性新興產業“拔節生長”、未來產業“破土而出”,全面助推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
在質量強企方面。建立質量強國建設領軍企業培育庫,支持組建質量創新聯合體889個,引導24.5萬家企業建立首席質量官制度,培訓企業質量管理人員52萬人次,幫助解決質量共性技術問題11.5萬個,形成質量品牌集群1000多個。我們會同央行等開展質量融資增信工作,為超過2萬家企業授信約2000億元,貸款額度超過1200余億元。
在質量強鏈方面。圍繞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我們啟動了實施質量強鏈十大標志性項目,部署質量攻關任務146項,研制一批產業發展急需的國家標準、計量規范、檢驗檢測方法和質量評價認證制度。聯合多部門指導各地實施質量強鏈項目952個,2087家鏈主企業、18萬家鏈員企業、2952家賦能機構參與,解決質量堵點卡點問題14391個。
在質量強縣方面。推動超過1200個城市實施質量強縣戰略,首批將580個城市納入培育庫,建設質量強縣數字化服務平臺,采集質量數據8.4萬多條,為城市精準“質量畫像”提供支撐。建立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站點2372個,助推城市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提升。
束為強調,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進一步強化質量支撐,加快提升企業、產業、區域質量競爭力。科學布局建設質量基礎設施,全面促進質量基礎設施先進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全方位夯實培育、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的質量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