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25日電 (記者 劉亮)教育部集成電路高純化學品制備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擴大)專題會近期在北京化工大學舉行。與會專業人士共瞻高純化學品產業未來。
高純化學品是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多個高精尖領域發展所必需的關鍵基礎原料,化學產品的純度對其性能和用途有重要影響。教育部集成電路高純化學品制備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化工大學教授李群生強調,“沒有高純化學品,就沒有高端的集成電路,同時許多高精尖技術領域的發展也就沒有基礎。”
據悉,許多高端應用領域對化學品純度要求極高,雜質含量僅為普通化學品的約百萬分之一,提純難度極大。我國在高純化學品領域曾長期落后于發達國家,相關產業發展受到制約。李群生說,突破高純化學品研究和應用的難題,不僅能滿足國家重大需求,還能為相關產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
北京化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天偉指出,高端化學品、高純化學品是當前科技競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生產技術、分離技術以及應用技術等方面對化學工業的發展也提出了新挑戰。同時,高純化學品涉及學科交叉領域,例如人工智能(AI)技術的發展對高純化學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強調,發展高純化學品已成為提高我國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面。
“目前,在高純化學品領域,我們只是部分領跑,還沒有達到全面領跑的程度。”中國工程院院士薛群基說,“在原材料領域我們并不差,希望通過共同的努力,能實現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跨越。”
分離與提純是高純化學品制備的關鍵環節,國內在這一領域長期無法突破。李群生帶領團隊數十年如一日,開展了大量的科研攻關工作和產業化工作,破解了一系列“卡脖子”難題,最終形成了高純化學品精餾及其他分離耦合關鍵技術,實現多種高純化學品的制備及產業化,且在產品質量、成本、能耗等方面優于同類國際先進技術。
中國工程院院士應漢杰強調,裝備技術的開發對高純化學品的制備非常重要。“一些電子化學品企業其實擁有很多技術,但始終無法應用,就是因為裝備不行。”他舉例說,如從日本引進的某些涂層技術,裝備跟不上,實現均一的量產就會很困難。
針對我國高純化學品未來發展之路,與會專家提出要從研發創新到技術推廣再到產業化應用打造成熟的合作圈,包括要整合研發力量,推進集約化布局;實施協同創新,推進體系化集成;做好創新示范,推進平臺化推廣;加強企業合作,推進產業化應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