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10月30日電 (祁增蓓)“經過八年的不懈努力與實踐探索,我們成功解決了822個生產研發中的技術難題,并產生266項專利,帶來直接經濟效益達39.06億元。”青海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崔廷輝30日告訴中新網記者。
當日,以“培育創新人才服務產業發展”為主題的2025年中國創新方法大賽青海區域賽(以下簡稱:青海區域賽)在青海省會西寧開賽。
圖為青海區域賽現場。 祁增蓓攝中國創新方法大賽是中國科協主辦的一項引領企業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師生推廣應用創新方法、開展群眾性創新實踐的競賽活動。
自2017年起,青海區域賽已連續舉辦八屆。與往屆相比,今年參賽項目呈現出參賽規模創歷史新高、緊貼產業升級需求、科技含量顯著提升等特點。
據介紹,共有213個項目報名參加青海區域賽,其中40個項目進入最終展示比拼,參賽人員達122人次。解決企業生產技術難題數量153個,申請專利75項,授權發明專利15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39項。
圖為參賽隊員(右一)介紹作品。 祁增蓓攝大賽現場,各參賽隊伍通過PPT講解和現場演示的方式,全面展現在石油化工、機械制造等不同行業領域中,應用創新方法來發現問題、梳理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成果,為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發展新動能貢獻智慧和力量。
圖為參賽隊伍通過PPT講解成果。 祁增蓓攝“中國創新方法大賽,是我們一線科技工作者展示創新成果、交流創新思維、錘煉創新能力的重要舞臺。”來自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參賽選手榮統瑞表示,通過系統學習與實戰應用創新方法,選手們不僅提升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在思維的碰撞中打開了新的視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