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中山10月31日電 (記者 蔡敏婕)中山東部外環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香山大橋31日合龍,珠江口豎起一座形如風琴的新地標。
香山大橋位于中山南朗境內,跨越珠江口橫門水道,中山古稱香山,大橋名稱即源于此。大橋塔高270米,主跨880米,總長1776米,由保利長大投資建設。
香山大橋合龍段吊裝。陳榮沐 攝項目采用上下雙層雙向十六車道設計,上層為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下層預留八車道空間,其橋面寬度和跨徑,均處于世界雙層鋼桁架公路斜拉橋領先水平。
中山東部外環高速公路主線全長約55.6公里,連接佛山、中山和珠海。一期工程北起廣中江高速大雁互通,南至南朗出水象水庫西側;二期北延線工程北接順德廣珠西線高速設高黎互通,南至一期工程起點;二期南延線工程北起一期工程終點,南至珠海西部沿海高速下柵收費站。全線共設置6處樞紐互通,9處服務型互通,一期工程預計2026年8月份建成通車。
2021年3月,項目控制性工程香山大橋第一根主墩樁基開鉆,2023年11月主塔封頂,2025年10月底合龍。
“大橋集超大跨徑、超寬橋面、超高索塔、超重荷載、超大索力于一體,每項都是對技術的挑戰。”中山東環高速公司總經理廖樹忠表示,近5年間,上千名建設者堅守一線,克服跨寬闊水域作業、施工條件復雜、施工技術難度大等難題。
香山大橋270米高主塔塔柱為“人”字形,技術難度極高,項目部采用液壓爬模工藝分節段現澆,如同給橋塔“穿”上可自動“長高”的外衣。
中山東環C段項目總工程師吳玉賢說:“塔身為圓弧及多邊組合截面,尺寸隨高程變化,每爬升一節模板尺寸都需重新調整。”對此,項目團隊運用BIM技術數字預拼裝,通過精準建模分析控制下料尺寸與安裝精度,確保塔柱線形符合設計標準。
上部結構施工中,鋼桁梁安裝難度堪比“空中穿針”。全橋79節梁段總重7.9萬噸,相當于10座埃菲爾鐵塔用鋼量。單節最大梁段重約1300噸,需吊裝至距水面50米高度,且要克服江風、溫度變化等影響,實現毫米級精度對接。
建設團隊設計研發內地公路用最大的QMD1500t橋面吊機,其智能控制與監控系統可實時監測提升重量、吊裝高度、承載部位應力等關鍵數據。這臺“空中大力神”能將近1300噸重的巨型鋼桁梁段在高空實現誤差不超過3毫米的精準對接。智能監控系統如“數字神經”保障安全,整節段吊裝工藝則提升效率,縮短了航道占用時間。
“香山大橋主梁53個梁段需頂推,頂推總重5萬噸、頂推總長1123米,如此大噸位、大跨度、長距離的頂推施工在廣東省內尚屬首次,技術難度極大。”吳玉賢說。
建設團隊投入80臺步履式頂推設備協同作業,宛如組織鋼鐵“千足蟲”整齊前行。借助GNSS實時定位技術,以滑塊支反力和高程雙控模式實現毫米級同步移動。吳玉賢比喻:“就像推著5萬噸級的航空母艦在軌道上精準移動,還得保證姿態優美。”團隊通過數字化仿真模擬預演頂推路徑,依據計算結果指導完善施工工藝并動態調整頂推力,確保梁體姿態與理論線性一致。
保利長大公司副總經理曹亮宏介紹,中山東環高速建成后將直接銜接深中通道,并與南中高速、中開高速共同構建“一環三橫三縱”高速公路網,進一步強化大灣區核心城市間的互聯互通,為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協同、創新合作提供交通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