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珂
11月14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面對國際環境復雜變化,外部不利影響加深,國內市場供強需弱,價格運行低迷的復雜局面,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強化創新驅動,國民經濟頂住壓力,保持穩中有進發展態勢。從下階段情況來看,盡管經濟運行還面臨不少風險挑戰,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化,宏觀政策持續發力,市場空間逐步拓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實現全年預期目標具備較多有利條件。
一是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從宏觀經濟四大指標來看,我國經濟平穩運行的態勢沒有改變,為實現全年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經濟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2%,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前10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分別增長6.1%和5.7%,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就業物價總體穩定,10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繼續下降,居民消費價格同比由降轉漲,出現積極變化。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前10個月,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3.6%,10月末外匯儲備穩定在3.3萬億美元以上。
二是需求潛能繼續釋放。在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各項措施作用下,市場銷售穩步擴大,前10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3%,快于上年全年。旅游出行、文化體育、網上消費持續活躍,為消費擴大注入新的動力。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多元化市場拓展不斷加力,我國外貿韌性持續彰顯,前10個月我國對東盟、歐盟、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分別增長9.1%、4.9%和5.9%,快于全部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速。下階段,做強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繼續發力,將有利于拓展市場空間,促進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大。
三是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加快融合,以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加快打造,新產業新動能茁壯成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的動力。智能產品制造增勢較好,前10個月,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智能車載設備制造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54.7%、25.5%。綠色材料生產保持較快增長。前10個月,生物基化學纖維、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量分別增長18.9%和12.8%。
四是宏觀政策持續顯效。今年以來,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加緊實施,“兩重”建設和“兩新”政策發力顯效,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縱深推進,帶動需求擴大和生產增加,促進經濟循環,對于穩定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近期相關部門推出5000億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盤活使用地方債結存限額,用于補充地方政府綜合財力和擴大有效投資。同時,出臺措施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隨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協同發力,將有助于增強經濟上行動力。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高技術制造業生產和投資增速繼續保持領先,顯示新質生產力發展對宏觀經濟運行有較明顯的拉動作用;另外,10月份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對宏觀經濟供需兩端仍有重要支撐,顯示出促消費、擴投資政策效應依然較為明顯,后期可進一步發力。
付凌暉表示,近期市場供求出現積極變化,企業效益逐步改善,積極因素繼續累積,有利于經濟向好發展。10月份PPI降幅連續三個月收窄,前9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2%,增速連續回升。
“總的看,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支撐經濟向好發展的有利因素較多,尤其是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召開,擘畫了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極大振奮全國各族人民發展信心,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我國經濟有望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發展態勢。”付凌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