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年多的文藝志愿者實踐中,我發現,用現代科學加文學手法推介傳統文化,是一個好方法。既然能量是守恒的,那我們的生命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永恒的。那么生命的意義又體現在哪里呢?我認為,既然能量藏在意識里,意識形態就至為重要,文化就至為重要,為此,我提出了“三觀”——底線出版觀、祝福性文藝觀、正能量閱讀觀。
底線出版觀,就是出版應該有一個底線,即所出作品能否讓自己的孩子閱讀,如果不能,這種出版就是負債出版,獲得的利潤就是負債利潤。換句話說,我們因之掙的錢越多,欠的賬也越多。將來是需要我們拿生命能量去償還的。這一點在古往今來那些負債出版的人身上體現得清清楚楚。為此,古人認為財有吉兇之分,而最兇的財,就是以敗壞世道人心為代價賺的錢,這種錢是要不得的。
祝福性文藝觀,就是文藝首先應該有祝福性,能為受眾帶來祝福。什么樣的作品才能給受眾帶來祝福?無疑是具有天地精神的,生機勃勃的。天地精神的人間倫理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而當下,我們看到太多的作品是反此倫理的。事實上,能夠意識到文藝作品直接關乎到人的生命力的作家藝術家不是很多,他們一旦意識到,就會覺得作家藝術家是需要每天枕著責任之枕睡覺、端著責任之碗吃飯、握著責任的鋤頭耕耘的從業者,他就會帶著父母心腸創作。
正能量閱讀觀。就是要選擇正能量的作品去讀。因為一切閱讀對象都是能量載體。正面價值的文字會給讀者帶來正能量,負面價值的文字會給讀者帶來負能量。無論是東方文明,還是西方科學,都一再證明,平等、仁愛、崇高、寬容、謙虛、善良、懺悔、利他,是正能量的價值載體,歧視、仇恨、貪婪、抱怨、狹隘、嫉妒、傲慢、利己,是負能量的價值載體。
事實上,三觀也是一觀。那就是出版也好,創作也好,閱讀也好,我們都要緊緊盯著自己和受眾的能量賬戶,看能量提高了還是降低了。如果一部作品出版了,演出了,播出了,我們賺了很多錢,但是我們的能量沒有提高,反而降低了。那就是賠本買賣。閱讀也同樣,如果一本書讀完,一出戲看完,我們的生命能量沒有提高,反而降低了,那就不單單是浪費生命,而是傷害生命。事實上,凡是能夠提高受眾生命能量的出版、創作、展演行為,一定是加倍提高出版者、創作者、展演者自己的生命能量的,因為能量有增倍反饋性,虛空放大性。
中華民族是一個講究內圣外王的民族,文化人當然也不例外,首先要在做一番內圣的功夫之后,才能進行外王的工作。否則,我們難免就會讓文藝沾上銅臭氣,成為市場的奴隸。出版人、作家、藝術家、包括讀者,如果沒有內圣看家,是很難不被市場裹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