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晚報訊 家住沙坪壩區石碾盤郵政小區的唐婆婆有糖尿病,一直注意飲食的她,最近幾天病情突然加重。她懷疑這是服用了最近購買的一款保健食品口服液所致,經銷者宣稱可以降血糖。
昨日11時許,重慶晚報記者見到唐婆婆。她76歲,是幼兒園退休教師。病例顯示,她患有二類糖尿病和腦梗塞。大約1個月前,她在家附近收到8元買4斤雞蛋的傳單,根據工作人員指引,來到石碾盤ARC廣場2幢3-3的沙坪壩區誠信保健食品經營部,買到雞蛋。第二天,她又免費領洗衣液。接下來,經營部又組織她在內的數百個老人,在大學城學習5天,參會者可獲贈小禮品。
“負責接待我的工作人員曉得我的病情,就推薦我買按摩機、口服液,說可以治腦梗塞、糖尿病。”唐婆婆說,在工作人員的勸說下,她一共花2萬元買了按摩機、床墊、養生被、口服液等。最近一周,她開始喝起買的這款紅潤牌真采口服液,喝之后不舒服,并伴隨血糖升高。
重慶晚報記者登錄國家食藥監局查詢紅潤牌真采口服液,其保健功能只有延緩衰老,無降低血糖效果。西南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魏平介紹,如果二類糖尿病人大量進食含糖食品,可引起身體功能紊亂,重則危及生命。
隨后,重慶晚報記者陪同唐婆婆及家人來到誠信保健食品經營部,天星橋食藥監所執法人員也來到現場調查。店長馮小姐稱,負責人在外地,她無權對此事處理;她不是向唐婆婆銷售產品的員工,不清楚是否存在虛假宣傳;馮小姐也未能向執法人員出示《食品流通經營許可證》(保健食品),她稱這里只是公司辦公地點,并未銷售,但唐婆婆稱,她就是在這里買的產品。
據悉,雙方明天將到天星橋食藥監所接受進一步調查。
重慶晚報記者 文翰 攝影報道
新聞面對面
法律不完善 執法有尷尬
昨日,沙區食藥監分局相關人士接受采訪時表示,保健食品經銷者經驗越來越豐富,逃避監管、增加消費者維權難度的手段也越來越有套路。
記者:類似事情,媒體多次報道,老年人還是被各種騙,究竟是職能部門不作為,還是有其他癥結?
食藥監:法律本身就存在滯后性,比如新的食安法就缺乏一些相關的執行條例作為配套。我們處理哄騙老年人事件,也存在部分法律不健全、不完善的原因,讓行政處罰無法落實。下達的責改通知書,實在是沒有約束力。
記者:經銷者有哪些套路?
食藥監:我們要求經銷者在辦公地方明示:保健食品不得代替藥品,但依然有經銷者以各種借口不這樣做。處理投訴時,難以找到書面的虛假宣傳證據,虛假宣傳大多停留于口頭,難以取證。另外,由于職能部門屬地管理的原則,經銷商學會了把開講座地方放在一處,辦公地方放在一處,發貨庫房又在一處,這些地方往往跨區域,處理過程中存在移交、聯合執法等情況。處理時間被延長,取證難度容易增大。
記者:那么老年人被騙,就只有認栽了?
食藥監:類似騙老年人購物的情況,最開始大多是送一些生活用品,或免費旅游。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羊毛出在羊身上,只要不去貪圖這些小便宜,那些人就沒機會接觸老年人,騙人也沒辦法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