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浙江省政府召開視頻會議,建議“盡快建立專案小組受理危機企業的報告,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在各方協調下,危機逐漸緩解。不過,據記者了解,政府應急專項資金的支持是有條件的,有銀行轉貸承諾函的企業,才會得到幫助。
杭州銀行貸后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告訴時代周報:“現在浙江的金融形勢,政府的態度很關鍵,但另一方面,銀行也是商業機構,在商言商,出于風險控制的需求,這種做法可以理解。”這位工作人員透露,他們現在已基本不做純流貸,貸款都在往回收,聯保業務也嚴重壓縮。
寒意仍存
盡管危機已有所緩解,但企業寒意仍在。“原來我們只是銀行的問題,這方面現在已經進入緩和期,好不容易上個月才和銀行談好,繼續放貸,但是這事媒體報道后,已經造成供應鏈的問題了。供應商說,你們還沒好啊?不是已經好了嗎?我們只好一家家去解釋。”榮事實業集團董事長陳貴榮說。
“就浙江整個家具行業來說,今年上半年,出口就達到43億美元,增長幅度是12.1%,領先于別的行業。去年浙江省家具產值達1200億元,出口80億美元。家具行業形勢很好,銀行要為企業保駕護航,不要釜底抽薪,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在放貸之前要做好調查研究,控制好風險,放貸之后與企業之間要多溝通。”蔣鴻源說。
周德文也表示,“銀行要非常慎重,借錢給企業的時候,要考慮到企業的還貸能力,一旦借了,就要很慎重,不要輕易切斷資金鏈。”
周德文還建議,一旦企業出現危機,當地政府和銀行應及早介入,處理矛盾,使火勢不致蔓延,“政府要聽進不同的聲音,這樣在危機出現苗頭的時候能及時處理。在經濟運行中出現矛盾是正常的,關鍵在于及早處理,各級政府對此都要給予足夠的重視,而有些企業盲目投資、主業荒廢,在銀根收緊的時候就很容易出問題。對此次危機,政府、銀行、企業都要反思。”
賀陽認為,面對危機,政府應有專門機構對企業經營狀況進行甄別,“應分門別類根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政府設立應急專項資金,另外,還應發展各類民營及政府辦的擔保公司,對運營良好的企業提供一些擔保,給銀行以信心,使企業不致資金鏈斷裂。” (時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