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各個國家的適航當局都十分重視適航指令的頒發和管理工作,把按時執行并完成適航指令作為保證航空器安全和航空器適航的必要條件。前期我國通過大力引進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適航理念與規章、部分標準,并在型號研制中加以應用,已經建立起兩個層次的適航管理及審定組織體系:第一層是民航局航空器適航審定司,負責立法決策;第二層是3個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其中,發動機適航審定中心剛剛成立)和7個地區管理局適航審定處,3個審定中心負責開展審查工作和立法支持,7個適航審定處負責行政監督檢查。
誠如全國政協委員、中航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總設計師唐長紅所言:“適航不是一個門檻,適航有義務指導航空部門把飛機做得更安全,適航是對于公眾安全的一種責任,通過適航認證,從某種角度上是給航空公司的飛機做廣告,當然這種認證技術也是在不斷地提升。”
但我國尚未建成自主民機適航體系,與國際先進水平和產業高速發展需求的差距仍然很大
美國聯邦航空局(FAA)作為國際先進的適航管理機構,其組織機構完善健全、布局合理,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是FAA總部的適航審定司,負責相關政策制定;第二層是根據工業布局和專業分工,在不同區域設立的運輸類飛機、小型飛機、旋翼類航空器、發動機和螺旋槳四個適航審定中心,負責審定政策標準化和所轄地區辦公室及適航審定項目的管理;第三層是每個審定中心所轄地區中負責具體審查工作的航空器審定辦公室、制造檢查地區辦公室、證件管理辦公室和制造檢查衛星辦公室。
相對而言,我國管理及審定的組織體系尚不完善,地域布局與民用航空產業布局不完全符合,在職能的劃分上也不夠細致。此外,審定中心的專業結構也需完善,渦槳飛機審定中心、適航驗證技術研究機構等還未建立,將對后續新型渦槳支線飛機的研制造成影響。
全國人大代表、中航飛機總經理唐軍指出,我國依舊缺乏符合國際和國家標準的自主研制標準和技術規范、方法,以及必要的、急需的規模化運營支撐,使得民機從設計開始就舉步艱難。
我國民機產業發展急需的適航能力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還未形成自主民機適航體系。其中,欠缺的關鍵環節之一就是自主適航技術基礎與驗證能力嚴重不足。國內不具備包括高強度輻射場(HIRF)、冰風洞、整機級電磁環境測試設施等驗證試驗的條件。
我國已完成取證的許多機型有些邊界適航試飛驗證科目都是與國外合作完成,缺少獨立工作的經驗和訓練條件。此外,國內自主研制的飛機運營經驗相對匱乏,包括運行中反映的信息,如飛行員報告、使用困難和事故報告、維修信息,民航適航部門發布的信息,如事故/事件通告、適航指令等適航安全相關的信息。這些都阻礙國產飛機安全性水平的提升。
目前,面對民用航空產品研制和航空工業快速發展的需求,迫切需要強化適航審定人力資源配置及專業建設,建立起適航審定專家隊伍,促進“新舟”系列飛機、ARJ21、C919和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等飛機的研制工作。我國適航審定系統分布在3個審定中心和7個地區管理局審定處,一線審定工程師不足300人,而美國FAA的適航審定系統有近1300人;歐洲的審定隊伍則由包括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500余人和31個EASA成員國人員組成,規模更為龐大。
航空公司運營艱難,不愿引進國產飛機,從而嚴重制約我國民機產業的發展,造成惡性循環也是原因之一。我國自主民機適航體系的建設嚴重缺乏規模運營經驗的支持,支線航空尚未形成規模化運營。近年來,在我國民航局的各種補貼中,與支線航空有關的補貼只有大約10%。而目前國內支線飛機機場起降服務性收費依然占運營成本的12%~15%,而同期歐洲僅占運營成本的8%。
目前,支線航空公司所飛城市多為三四線城市,航線多為600千米以下航線,對于推動區域經濟協調、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國ARJ21飛機尚未運營,C919飛機正在研制,國產民機只有“新舟”系列支線客機和運12等通用飛機在小規模運營。民機產業鏈發展還不完善,相關的資金扶持政策尚未出臺。
為有效推進支線航空運營與自主民機適航體系建設,促進國產民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升國產民機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引領能力。唐軍和唐長紅提出建議,建立從研制到運營直至退役的全壽命周期自主民機適航體系。完善現有適航審定中心組織機構,盡快組建渦槳飛機審定中心及適航符合性驗證技術研究機構;在省(市)監管局建立三級適航審定機構,或類似FAA的制造檢查地區辦公室,形成布局合理、與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相適應的適航審定組織體系。建立完整有效的運行信息收集系統,充分調動政府、型號合格證持有人、運行人、維修單位等各方力量,構建國內持續適航體系。并設立基金支持項目,深入開展適航審定技術和驗證技術方法專項研究,解決適航審定過程中的關鍵和疑難問題,促進新型渦槳支線飛機等國產飛機的研制。建設滿足民用飛機和發動機科研試驗的重大基礎設施,以及特殊氣象和環境需求的試驗設施和試飛機場,形成完備的與世界水平接軌的適航審定能力。
針對航空公司不愿引進國產飛機從而造成自主民機適航體系建設嚴重缺乏規模運營經驗支持的局面,唐軍和唐長紅建議,首先,在國家層面建立國產民機發展基金,加大對于支線航空的運營扶持力度。給予運營國產飛機航空公司提供補貼,吸引和鼓勵更多的公司運營國產“新舟”系列飛機、ARJ21飛機、運12等系列飛機,鼓勵省市級政府參股支線航空公司,運營方與國產民機制造商形成相互關聯的協同發展,在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推進整個國產民機產業鏈的持續、健康發展。其次,對支線飛機600千米以下票價放開,支線航空公司可按照市場規律執行不同的票價策略,采取不同時段、不同季節的差別定價。最后,考慮到在我國民航局的各種補貼中,與支線航空有關的補貼只有大約10%。而目前國內支線飛機機場起降服務性收費依然占運營成本的12%~15%,而同期歐洲僅占運營成本的8%。因此,建議針對不同機場和具體航線減免機場起降及航線費用,尤其是國產支線飛機,允許減免50%~100%的機場起降及航線收費。
自主民機適航體系是實現國產民機產業發展的基石。根據我國民用航空產業發展規劃和布局,加快研究制定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與國際接軌的自主適航標準和技術規范,任重而道遠。(李昕葳 張寶鑫 馬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