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雅典4月26日電(記者陳剛)“中希數字遺產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日前在雅典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舉行。該實驗室旨在深化中希兩國文化遺產數字化領域的合作,探索推動該領域內的創新合作模式。
希臘文化部秘書長喬治斯·季扎斯卡盧在致辭中高度評價希中兩國文明交流的重要意義。他表示,數字化技術為文明互鑒開辟了新路徑,通過虛擬復原與全球傳播,古老遺產得以跨越語言與地域,成為全人類共享的精神財富。
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副館長康斯坦丁諾斯·尼科倫佐斯說,聯合實驗室的成立標志著雙方進入系統性合作階段,未來將整合雙方在文化遺產數字化、虛擬展陳、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前沿技術手段,開展跨國聯合研究和實踐。
中國駐希臘大使方遒表示,成立“中希數字遺產聯合實驗室”是兩國在文化遺產和數字技術領域合作的最新成果,是中希兩大文明交流互鑒的成功例證,也是探索解決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的創新方案。
2024年7月,由北京市海淀區圓明園管理處、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陜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雅典理工大學等8家中國和希臘的文化機構聯合打造的“中希數字遺產聯合實驗室”正式簽約。實驗室邀請兩國頂尖的數字技術和遺產管理研究機構參與,聯合策劃和開展數字遺產領域創新合作項目。
揭牌儀式當天,來自陜西省文物局、陜西省文旅廳的代表與希臘衛城修復中心、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的專家學者進行了主題為“古城對話·文明交流”的研討,就數字技術賦能文化遺產展開交流,分享在數字化應用領域的案例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