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悉尼4月28日電(記者齊紫劍 章建華)澳大利亞記者、澳全國記者協會前董事會成員保羅·馬隆日前在澳公共政策評論網站“珍珠與刺激”上發表文章指出,美國軍事支出龐大,始終將自身利益置于國際合作之上。文章摘要如下:
幾十年來,美國在戰爭和軍費方面揮霍了巨額資金。美國發動戰爭,有時是為了滿足其帝國需求或謀求其企業的利益,有時則是基于對地區和世界歷史的錯誤解讀。
例如,美國經濟學家丹尼斯·米勒1970年指出:“越南戰爭的影響如此巨大且廣泛,以致于無法充分計算其所有政治、社會和經濟成本。”據美國國防部報告,1965年至1976年期間,美國軍方在東南亞沖突中的支出總額高達1389億美元。
更近的例子是,美國妄稱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以此為由繞開聯合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有統計顯示,伊拉克戰爭造成至少18.7萬平民死亡。美國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并占領該國20年,估計直接預算成本高達2.31萬億美元。
文章強調,美國的政策破壞了中東穩定,沒有什么比巴以沖突更能揭示美國并非和平締造者的事實。美國在世界事務中亦非誠實的斡旋者。
美國學者阿尼婭·瓦哈爾2022年曾撰文指出:“美國回避那些似乎將其治理權力置于聯合國等國際機構權力之下的條約。美國始終將其所認為的國家利益置于國際合作之上,選擇不批準這些條約是為了保護美國企業的權利或維護政府在國家安全問題上采取行動的自由。”
美國軍艦在遠離美國海岸的國際水域巡邏,以保護美國利益。美國的區域政策并非旨在提高鄰國的生活水平。
特朗普政府的“貢獻”在于其公開揭示了美國長期以來的立場:美國代表美國利益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