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記者于榮)美國政府此前公布的經過調整的“對等關稅”于7日生效。美數十個貿易伙伴將被征收10%至41%不等的關稅。連日來,美國雖與多個貿易伙伴達成協議,但在關鍵細節上仍存在明顯分歧,如何落實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
國際觀察人士認為,美國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通過關稅手段訛詐他國,在全球范圍內招致強烈反對和質疑。在不少國家眼中,美方強加的協議利益不平衡、細節不明晰,美方加征關稅不僅損害貿易伙伴利益,還破壞多邊貿易體制,是經濟殖民主義的又一體現,最終將導致美國自身陷入孤立。
不平等的協議
目前,美國僅與英國、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歐盟、韓國等達成貿易協議。這些協議都是美國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通過政治脅迫和經濟訛詐手段達成的。
這是8月5日在加拿大里士滿拍攝的弗雷澤河上的木材。加拿大總理卡尼5日宣布,受美國加征關稅等因素影響,政府將提供12億加元支持加拿大軟木材行業發展。新華社發(梁森攝)
協議確定的關稅稅率已背離美方所謂的“對等”說法:絕大多數貿易伙伴的輸美產品將面臨15%以上關稅,卻無法對進口美國商品征收同等稅率的關稅,甚至對美國商品免關稅。以美歐協議為例,美方將對大多數歐盟輸美商品征收15%的統一關稅,遠高于此前美歐間平均不足5%的關稅水平。
從市場角度看,美國通過協議逼迫貿易伙伴對美單邊開放,自身卻利用更高關稅進一步強化保護主義。美日協議中,日本需開放汽車、農產品市場;美歐協議中,美國汽車、農產品將更容易出口至歐盟,一些關鍵技術領域產品更可以零關稅進入歐洲市場。
從投資和利潤分配角度看,美國企圖通過協議推動資本流向美國。日本在協議中承諾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而美方宣稱將獲得其中90%的利潤,遠超正常商業邏輯下的合理分成比例。歐盟將從美國采購價值75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并增加對美投資6000億美元。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說,對美大額投資明顯損害歐洲利益,將削弱歐盟的發展前景。
“歐美貿易協議發出了致命的信號,表明歐盟愿意忍受令人痛苦的關稅,”德國工業聯合會管理委員會成員沃爾夫岡·尼德馬克說,即便是15%的關稅,也會對出口導向型的德國工業造成巨大負面影響。德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克林拜爾表示,對歐美貿易協議不抱任何幻想,這份協議將損害德國經濟增長。
在一些尚未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美方的不斷施壓已在這些國家的農業、工業等多部門引發廣泛擔憂。
美國總統特朗普7月30日簽署行政令宣布,8月6日起對巴西輸美產品加征40%從價關稅。7月31日,美方宣布,由于加拿大未能就控制芬太尼和其他違禁藥物流入美國一事與美國合作,反而對美國采取報復措施,8月1日起加拿大輸美商品關稅稅率將從25%上調至35%。特朗普還在8月6日簽署行政令,以印度“以直接或間接方式進口俄羅斯石油”為由,對印度輸美產品征收額外的25%關稅。
不確定的細節
不少觀察人士認為,美國與貿易伙伴達成的只是框架協議,關鍵條款模糊,且只有單邊執行機制,存在嚴重的執行不確定性。這些問題會影響協議存續,還可能升級貿易摩擦。
這是7月3日在日本橫濱一處港口拍攝的待售車輛。新華社記者賈浩成攝
對于美日協議中5500億美元的對美投資,美方自稱將獲得大部分投資利潤,但負責日美貿易談判的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表示,這5500億美元包含投資、融資及擔保,其中融資及擔保部分日方將獲得應有收益,而投資部分僅占總額度的1%至2%左右。
對于美歐協議,各方質疑歐盟到2028年能否實現7500億美元的能源采購目標。按照歐盟承諾,每年需要進口2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相當于在2024年不到800億美元進口額的基礎上增長兩倍多,而美國當前液化天然氣管道輸送設施處于滿負荷運行狀態,短期內難以實現產量大幅提升。鑒于存在諸多限制,協議中大規模的能源采購并不現實。
睿咨得能源公司分析師馬蒂厄·烏廷表示,歐盟無法強迫成員國和企業購買美國能源,就像特朗普政府無法強迫生產商向歐洲出售能源一樣。
美歐對協議中有關鋼鋁關稅的內容也存在分歧。特朗普堅稱鋼鋁關稅50%稅率“不變”,歐盟則認為,鋼鋁關稅將轉向配額制,即配額內享受世貿組織最惠國稅率,部分產品零關稅,配額外維持50%稅率。
早在5月初,美英就宣布達成貿易協議,但目前仍未敲定鋼鐵和威士忌關稅等諸多細節。英國首相斯塔默7月底在特朗普訪問英國蘇格蘭期間游說特朗普,希望能加快達成削減英國鋼鐵關稅的最終協議。
根據美英協議,美國對英國鋼鋁產品的關稅將降至零,汽車關稅將降至10%。作為交換,英國同意加快美國商品的通關程序,削減或者取消非關稅壁壘,對美國部分農產品及工業品擴大市場準入。但目前,英國鋼鋁產品依舊以25%的關稅出口美國。
不被接受的經濟殖民主義
對于和美國達成的貿易協議,相關貿易伙伴內部存在不少批評和反對聲。包括美國專家在內的不少人士認為,美方以關稅為武器、將盟友依賴作為杠桿,試圖強行建立服務于美國霸權的經濟殖民體系,這樣的做法不僅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傷害,還會讓美國自身陷入孤立。
這是5月28日拍攝的德國漢堡港口與物流股份公司旗下漢堡港CTT集裝箱碼頭景象。新華社記者張帆攝
法國總理貝魯日前將美歐達成協議當天形容為歐洲的“黑暗日”,認為歐洲是在對美國“投降”。德國總理默茨表示,歐美協議“并不令人滿意”,將嚴重損害德國經濟,并影響美國自身利益,推高美國國內通脹水平,最終損害跨大西洋貿易。
法國負責歐洲事務的部長級代表本杰明·阿達德表示,自由貿易如今正遭到美國拒絕,美國選擇經濟脅迫,完全無視世界貿易組織規則。若不迅速加以應對,多邊主義將面臨被徹底摧毀的風險。
南非自由州大學研究員、經濟學家塔法茲瓦·魯齊費分析認為,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基于對貿易逆差的錯誤認知,這種片面追求擴大出口的政策不僅將損害美國民眾福祉,更將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消極影響。
“這就像朝著全球經濟的車輪上扔沙子,只會讓每個人都變得更糟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表示,美國政府一直將減少貿易赤字作為其提升關稅稅率的理由,卻忽視了造成這些赤字的根本原因是其國內政策。
美方損害貿易伙伴利益、破壞多邊貿易體制的做法,正在促使各方重組貿易體系。《紐約時報》報道說,歐盟正與英國、加拿大、印度和南非發展更緊密的貿易關系,加拿大在爭取東南亞市場,巴西與墨西哥也在加強合作。這些貿易伙伴正在重新繪制全球貿易版圖,“并越來越遠離美國”。
美國《時代》雙周刊網站刊文說,經濟學家和輿論普遍認為,美國政府不僅嚴重低估了關稅政策對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影響,還通過設立極高的關稅壁壘,破壞和削弱了世貿組織作用,嚴重損害了世界貿易體系,并為自身陷入孤立與邊緣化埋下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