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渥太華9月16日電 專訪|“中國人仍然記得白求恩,我們非常感動”——訪加拿大白求恩紀念館館長戴維森
新華社記者林威
初秋的北美,陽光灑在一棟綠色外墻的木質小樓上。這里是坐落在白求恩的故鄉(xiāng)、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市的白求恩紀念館。在此舉辦的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上,記者采訪了加拿大白求恩紀念館館長斯科特·戴維森。
“在中國,人們仍然記得白求恩,知道他的故事,也知道這個紀念館,我們非常感動。”戴維森說。
戴維森介紹,紀念館對外開放的約半個世紀時間里已經接待了60萬游客。其中,大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游客來自中國。
在紀念館,戴維森度過了他的整個職業(yè)生涯。“白求恩的故事激勵了我,于是我開始嘗試在紀念館向公眾講述他的故事。工作了兩年之后,我確定這就是我想要的職業(yè)生涯,于是兩年變成了31年。”戴維森感慨地說。
戴維森認為,白求恩精神是一種先人后己,并且竭盡全力助人的精神。“這無疑是激勵許多人的重要原因”。他認為白求恩精神至今仍然值得人們學習借鑒,例如,為和平貢獻力量、為他人提供醫(yī)療保健、幫助貧困人群等。
戴維森介紹館內藏品時特意展示了一封白求恩寫給侄女貝蒂的充滿童趣的信,信上有俏皮的書寫方式和各種貼畫。他認為白求恩不僅是一位醫(yī)學創(chuàng)新者,也是一位人道主義者,將愛心放在第一位。“你能感受到他是一位天才、發(fā)明家和藝術家,但他仍然能夠用孩子們的視角與他們交流。”戴維森說。
紀念館外矗立的一根柱子上釘著幾塊指示牌,分別指向白求恩這位國際主義戰(zhàn)士在世界各地曾經戰(zhàn)斗過的地方,其中一塊中文指示牌格外顯眼,上面寫著:“中國石家莊,10567公里”。
遠隔萬里的兩個國家,跨越時空,共同紀念著同一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