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月19日電 (周卓傲 許婧)19日,上海正式開啟兩會時間。作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建設運維城市,上海在碳金融領域走在了全國前列,關于碳金融創新也成為本次上海兩會關注的重點話題。
上海市政協委員王芳注意到,伴隨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開市,中國的碳交易已進入實質階段。“對于剛剛建立起的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我們需要參考國際上的成熟經驗,通過碳市場來形成合理的碳價。”
“歐盟的碳排放權市場是全球經驗最豐富,碳價形成相對而言也最為科學合理的碳排放權市場。”王芳介紹,歐盟通過總量管制和配額市場交易化制度,金融機構廣泛的參與碳市場中,金融產品種類豐富,這些有助于也有利于更好地發現合理的碳價。
王芳表示,目前中國碳排放市場交易體制還不完善,交易并不活躍,和碳相關的金融產品也很少。對此,王芳建議,要允許更多的金融機構能夠參與到碳排放交易權市場,并推進相關法律制度建設,在金融機構進入碳交易市場時,能有相關相對健全的法律法規,保障金融機構參與市場交易后的穩健和風險規避。
上海市政協委員焦正指出,碳市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金融屬性,但其目前僅作為一個現貨市場。焦正表示,碳市場要發揮好碳市場的碳定價功能,形成有效的碳定價體系,積極探索衍生品市場,計劃形成一個包括現貨、遠期、掉期、期貨等多產品并行的市場體系,形成有效的碳定價。
“碳定價機制是碳交易市場高效、穩定、可持續運行的核心。”上海市政協委員朱國建建議,在明確碳金融交易市場定位前提下,由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環境能源交易所與金融監督管理部門牽頭,探索制定與完善上海金融機構參與碳交易市場的監督管理制度,引導金融機構有序參與上海碳交易市場運作,激發碳交易市場活力。
朱國建同時建議,應進一步推動金融機構以多種形式參與碳交易市場:加大對于碳期貨、碳掉期等金融衍生品的投資參與,提升碳交易二級市場的靈活性;完善相關政策,支持金融機構以兼并與收購等方式優化碳交易市場的資源配置,增強碳市場靈活性;推動相關期貨法律的修訂,將碳配額衍生品納入交易品種;加強政府部門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推動碳基金領域相關節能環保減排項目的落地。
上海市政協常委、復星國際聯席CEO陳啟宇則關注了碳基金領域的發展,他建議推動成立相關的市場化雙碳大基金,基金期限達10年以上、基金總額超百億元人民幣、期限內可重復投資、重點投資新能源產業鏈(電動車、鋰電、風電、光伏)、相關減碳低碳產業和上海核心創新產業,可以適當出資到優秀的雙碳子基金。
陳啟宇表示,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既要建設核心創新產業的全球產業高地,也要建設相關創新產業的產業鏈、價值鏈集群,更要培養培育有大量中小型創新創業企業組成的產業生態體系,結合雙碳戰略的落地,需要有長期限的私募股權基金通過長期股權投資的方式來培育和伴隨這些創新企業成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