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月21日電(汪恩民 奚金燕 黃慧)每年地方“兩會”,都是一扇“重要窗口”,回望過去,展望未來。于浙江而言,在嶄新的時代坐標下,今年“兩會”意義更為特殊。
在剛剛閉幕的浙江省兩會期間,來自浙江省國資國企系統的代表委員們聚焦“穩進提質”“共同富裕”“轉型升級”三大關鍵詞建言獻策,傳遞出共富路上“勇擔重任、勇闖新路、共享未來”的“國企新聲”。
錨定“穩進提質”勇闖新路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浙江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進提質、除險保安、塑造變革”。
新發展階段,浙江如何面對“三重壓力”挑戰,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擴大有效投資無疑是關鍵一招。
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三個千方百計”,其中第二個“千方百計”是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激活居民消費,增強內生動力和發展后勁。
在重點領域,浙江省屬國企勇擔重任。浙江省政協經濟委副主任,浙江省國貿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樓晶表示,產業鏈現代化和基礎配套水平,是地區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國有企業應在產業鏈投資、產業結構優化上積極作為。
樓晶認為,一方面應聚焦重點產業集群和標志性產業鏈,瞄準高端裝備制造、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重點領域“卡脖子”技術強化投資,推動產業鏈向高端邁進;另一方面,國有企業圍繞主責主業,進一步加強“育鏈、補鏈、延鏈、強鏈”投資,及時調整結構和優化產業布局,不斷提高對浙江省重大戰略的支撐度和貢獻率。
浙江省人大代表,寧波城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鐘建波認為,在今后國企改革發展中,應繼續加強各類資本的合作互動,利用各自的資源,實現多方共贏。
他建議,用足用好國資國企優勢和相關改革政策,加大資本招商、以投促引力度,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綜合改革,構建專業運作體系,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在地方招商引資中的引領作用。
據悉,近年來,寧波城投積極深化市場化改革,通過與央企、省屬企業、民營企業等多方面合作,參與實施了浙江城數、上海康恒等一批混改項目,多種方式的合資合作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鐘建波認為,可以結合不同業務結構和主業范圍,采取不同的資本運作方式,整合與拓展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推動地方國有資本布局的優化和結構調整,形成“引進團隊—國資引領—項目落地—股權退出—循環發展”的投資閉環。
勇擔重任助力“共同富裕”
“穩”解決基本盤,“進”解決優化發展盤。“十四五”開局之年,浙江被賦予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要歷史使命。如何助力實現共同富裕,也成為浙江兩會的熱點話題。
樓晶認為,要在找準共富切入點上下功夫,建立“大幫扶”協同機制,發揮省屬企業整體優勢和全省國資協同效應,探索建立省屬企業主導、地方保障、民企參與的共富推進架構,嘗試鄉村振興基金等金融幫扶渠道。
樓晶介紹道,浙江國貿集團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決策部署,圍繞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國企先鋒定位,努力“履行好責任、發揮好功能、發展好企業”,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提供有力支撐。
作為省屬國企,樓晶表示,接下來將繼續聚焦主責主業,夯實共同富裕物質基礎;聚焦民生保障,促進發展成果全民共享;聚焦省內“消薄”,助力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新一輪結對幫扶的“共富樣板”。
同樣地,浙江省人大代表,杭鋼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林亮也將目光聚焦在了山區26縣的跨越式發展。他建議,加大對麗水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改革支持。作為全域都是山區縣的地級市,麗水近年來在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但要實現盆景變風景還需要久久為功。
其建議,從浙江省級層面推動協調、健全“六江之源”全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推動上下游城市建立流域生態保護補償,從而激勵上游地區持續加大生態保護力度的積極性,并鼓勵采取多種措施,加大對必要的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及碳匯資源變現的支持力度。
發力轉型升級“共享未來”
2021年浙江全省生產總值達到7.35萬億元、增長8.5%。全球經濟陷入嚴重收縮,而浙江經濟卻穩步向前,邁上新臺階,更顯珍貴。這背后離不開產業數字化變革、低碳化轉型。
林亮介紹,作為浙江省較早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主業的省屬國企,杭鋼集團深入貫徹浙江省委數字化改革工作部署精神,以“數字基礎構建者、數字安全賦能者、數字應用開拓者”為發展定位,強化數字化認知,樹立數字化思維,加快推動數字科技產業發展,加快構建數字產業生態。
其介紹,杭鋼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深入實施“四輪驅動、創新高地”發展戰略,推動數字科技、節能環保、鋼鐵智造及現代流通四大產業板塊協同發展,努力成為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現代一流企業集團。
林亮介紹,目前,杭鋼總投資206億元的5個浙江省新基建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初步形成以基礎云、行業云等“十朵云”為重點的數字產業化格局。
“解決好能源問題,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省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胡仲明說,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時間緊任務重,新建項目往往周期較長,單靠自建項目難以滿足“十四五”浙江能源發展需求。他建議,一手抓新項目建設,一手到省外收購已建成項目,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力量,到省外甚至海外開展清潔能源項目并購。
胡仲明表示,浙能集團將繼續發力做好浙江的能源事業,為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保障提供更加便利的能源保障,讓能源發展成果實現全民共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