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2月10日電 (記者 杜燕)為吸引和集聚國際人才、加快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推出了以“三個目錄”為代表的多項創新舉措,努力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引才用才機制,向全球釋放“您來北京工作,我們為您服務”的明確信息。
今天,2022北京新聞中心舉行北京“兩區”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以上是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二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陸曉播介紹的。
陸曉播表示,提供更加開放、包容、便捷的人力資源服務,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服務保障“兩區”建設的工作重點。
解決境外人員“不能考”執業資格問題
他介紹,“三個目錄”中,第一個目錄是“兩區”對境外專業人員開放職業資格考試目錄。職業資格是專業人才求職、任職、創新創業和單位聘用的重要參考依據。此前,在京工作的境外專業人員無法參加中國的職業資格考試,也無法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給境外人員在華拓展職業生涯帶來諸多不便。
為破除這一障礙,北京利用“兩區”建設平臺,加大改革力度,出臺了對境外專業人員開放職業資格考試目錄,明確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境外專業人員在北京市可以申請參加我國相關職業資格考試。
目前,列入目錄的職業資格考試有注冊會計師、醫生資格、專利代理師、房地產估價師、拍賣師等35項,覆蓋金融、建筑、規劃、交通、衛生、知識產權、信息技術等領域,并將根據產業發展需求進一步拓展。
同時,北京還著力優化工作流程,為境外專業人員提供考試報名、審核、取證等全程網辦服務,歡迎已經在京和即將來京的境外專業人員參加中國的職業資格考試,登錄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或者相關考試組織部門的官網,進行報名,人力資源部門將提供相關服務。
解決境外人員已有職業資格“不能用”問題
第二個目錄是“兩區”境外職業資格認可目錄。
陸曉播表示,如果說第一個目錄是解決“不能考”的問題,那么這第二個目錄則是解決已有資格“不能用”的問題。
他稱,北京有相當一部分國際專業人才在自己所在國家或地區已經取得了職業資格,但在華無法使用,導致專業水平難以被認可,這也是許多企業經常面臨的一個問題。對此,北京著眼“兩區”建設需求,以企業引才遇到的問題為導向,以人才從業便利化為目標,參照國際職業資格認可機制,出臺了境外職業資格認可目錄,支持人才跨國(境)從事相關專業工作,創新形成境外職業資格認可的“北京模式”。
目前,首批納入目錄的有注冊會計師、教師、籃球裁判員等82項境外職業資格,涉及金融、教育、建筑與科技服務、醫療健康服務等10個重點領域。認可證書的頒發機構涉及美、英、德、法、新加坡等15個國家和地區,以及歐洲、美洲、亞洲等國際性組織或知名行業協會。
北京還搭建了國內首個省級境外職業資格查驗服務平臺,登錄北京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官網,在便民服務的便民查詢欄目中,對目錄內境外職業資格進行免費查驗,驗證結果可作為單位用人、辦理工作許可和停居留、人才引進等的重要依據,為國際專業人才來京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對北京所需人才精準畫像
第三個目錄是“兩區”建設人力資源開發目錄。
陸曉播稱,北京“兩區”建設重點產業領域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這些人才在人力資源市場上緊缺程度如何?這是國內外人才迫切希望了解的信息,也是人力資源服務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為此,結合“兩區”建設和“新基建、新場景、新消費、新開放、新服務”重點產業發展需求,通過政府和市場相結合的方式,北京編制了人力資源開發目錄,對所需人才進行精準畫像。
目錄由“重點產業領域人力資源開發目錄”和“技能人才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目錄”兩部分構成。其中,“重點產業領域人力資源開發目錄”包括14個行業大類、45個核心領域、112個重點開發方向、254個代表崗位,并對綜合緊缺程度作了評級,比如5G技術研發與應用等9個核心領域標定為5星,意味著緊缺程度最高。“技能人才急需緊缺職業(工種)目錄”包括4個行業、46個職業(工種),其中藥物檢驗員、晶體制備工、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等14個職業(工種)標定為非常急需緊缺。
這一目錄為各類用人單位、勞動者、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招聘求職、教育培養、技術技能提升等方面都能提供相應的指引,為人力資源充分有序流動和國內外優質人才有效聚集提供精準服務。
陸曉播指出,下一步,該局將根據“兩區”建設需要,適時升級完善“三個目錄”,積極探索更多的應用場景,支持更多國內外專業人員來京創新創業。同時,將會同其他部門,細化相關業務經辦流程,為國際國內人才提供更多更好更便捷的服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