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晚,廣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周斌在疫情發布會上介紹,從接到初篩陽性報告到目前,廣州市、區疾控已派出17支隊伍約200名現場流調人員快速聯合流調工作。
據介紹,現階段調查和檢測的結果顯示這兩個病例有三個主要特點:
一是,核酸檢測的CT值均較低(O基因和N基因都在20左右),提示他們近期感染,體內的病毒載量高。
二是,兩例病例居住的酒店還有就餐的日料店也檢出環境陽性,說明病例正處于排毒期,傳播可能性極大。
三是,兩個病例雖然來穗時間短,無固定的社區落腳點,但是活動范圍廣,目前已涉及了天河、番禺、南沙、花都4個區共14個重點場所,有大型商場、有旅游景點,還有餐廳和酒店等密閉場所,潛在接觸的人群較多。
張周斌介紹,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對重點場所采取了臨時管控、封閉管控等措施。同時對相關人員按照風險等級進行分類提醒和防疫管理:首先是對14個重點場所現場甄別的密接采取賦紅碼和集中隔離的健康監測和管理;其次,對重點場所同時段出現的人員(即重點人群)采取賦黃碼和短信提醒的措施,并開展居家健康監測7天3次核酸檢測(1,3,7天檢測)和7天自我健康監測;同時,通過廣州疾控發出緊急通告,要求曾在風險時間段去過14個重點場所的人員,立即向社區報備配合要求做好健康管理和核酸檢測。
張周斌表示,接下來,疾控部門會根據流調和排查的進展,對各類風險人群進行分類管理。這種分級分層管理為的就是快速圍堵與精準防控相結合,防止病毒朝社區傳播方向發展。
(總臺記者 鄭澍 吳媚苗 張毓琪 周馳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