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2月18日電 (記者 孫睿)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師范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高科院”)相關專家18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該院史培軍科研團隊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該研究成果顯示,觀測顯示氣候變暖將緩減青藏高原地區人口缺氧健康風險。
據介紹,該科研團隊于2017年至2021年在青藏高原開展了連續5年的觀測,分析了氣溫和植被與青藏高原近地表氧含量之間的關系,并結合全球疾病負擔數據,發現氣候變暖在提高青藏高原人口期望壽命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未來,青藏高原氣溫可能持續升高,植被條件趨好,這將進一步緩減這一地區人口缺氧健康風險。
對于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區來說,缺氧是極其重要的環境風險因子,缺氧環境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生產生活和外來游客的旅游觀光等活動。一直以來,氣象與環保領域并未開展系統的氧含量監測業務,學界也缺乏相關研究。
該科研團隊基于2019年在祁連山區的測量數據的分析結果表明,與冬季對比,夏季氣溫、植被覆蓋度較高,近地表相對氧含量平均增加0.31%,導致近地表絕對氧含量平均每立方米增加2.81克,模型模擬結果顯示慢性高原病(CMS)發病率可減少2.60%~3.01%。
1990年至2017年,在與全國醫療衛生條件相比相對滯后的條件下,青海、西藏平均人口期望壽命與全國的差距明顯縮小,由1990年的10.22歲縮減到2017年的5.45歲,兩省區期望壽命增幅比全國平均高6.83%~14.37%,顯示氣候變暖在提高青藏高原平均人口期望壽命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未來青藏高原氣溫和植被覆蓋度可能呈現持續增加趨勢,這很可能將進一步緩減本地區人口缺氧健康風險。
此外,考慮到全球高海拔地區人口暴露的不斷增加,該研究同時建議科學界和利益相關方加強對這一問題的關注,持續深入開展更多與缺氧相關的觀測和研究,在更精確的時空尺度上進一步驗證和深化這些研究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