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斗者。也正是因為億萬奮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奮斗的你。讓我們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合肥4月8日電 (劉浩 周芳林)剛剛過去的一個月,水產專家、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科技特派員王本龍的記事本里,超過一半的時間是在塘口、河邊和魚蝦一起度過的。作為水產養殖技術推廣人員,近年來,王本龍大力推廣稻田綜合種養。2021年,五河縣稻田養殖總面積達6.5萬畝,平均每畝新增效益1500元以上。
王本龍指導農戶察看小龍蝦長勢 周芳林 攝22年前,安徽農業大學淡水養殖專業畢業后,王本龍來到五河縣水產技術推廣站工作。因為專業對口,他覺得自己特別幸運。“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五河水美蟹肥,適合搞魚蝦。”
“這幾天,小龍蝦已經上市了,一斤能賣30元以上,比過去種地收入高不少!”日前,在五河縣沱湖鄉大崗村稻蝦共作養殖基地,安徽潤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捕撈小龍蝦。
“稻蝦共養模式,為大崗村帶來了巨大變化。”王本龍說,大崗村毗鄰沱湖,該村實現了整村土地流轉,大約5000畝土地推廣稻蝦、稻蟹共作規模農業,不僅帶動了包括62戶脫貧戶在內的200戶村民實現了穩定增收,更帶領全村走出了一條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振興之路。
王本龍說,小龍蝦的生長周期大約40天。這幾天投放的蝦苗,5月底就能收獲,6月初栽種水稻,最終實現稻蝦共作雙豐收。
稻蝦共養的經濟效益怎么樣?王本龍算了筆賬:一畝水田蝦的產量平均200斤,每斤均價可達15元,可實現3000元收入,水稻畝產量約1200斤,參照2021年1.56元一斤的單價,產值近2000元,兩項累加可達5000元,遠遠高于過去傳統的稻麥種植。
“蝦田的肥料、農藥用得少,更健康環保。”王本龍說,蝦田米、蟹田米非常受市場歡迎,稻子加工后價格更高,從某種意義上,又增加了效益。
據介紹,在稻蝦共養基地的帶動下,大崗村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入股、基地務工形式參與稻蝦共作的村民達到200戶約2800人,人均年增收4000元。
在稻蝦市場進入平穩期后,王本龍正積極推廣稻蟹、稻魚、稻鰍、稻鱉等養殖模式,尋求稻田綜合種養多元化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