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太陽鳥時評:用心用情用力答好社會保障這張民生“考卷”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雜志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促進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文章指出,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民生改善和社會保障。我們堅持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堅持人民至上、共同富裕,堅持制度引領,堅持與時俱進,堅持實事求是,成功建設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
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國安邦的大問題。悠悠萬事,民生為大。廣大黨員干部把握好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提出的新要求,更須勇擔重任、砥礪奮進,切實增進民生福祉,答好社會保障這張民生“考卷”。
按下就業創業“快進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經濟的“晴雨表”,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創業,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內在要求,是為了人的幸福生存,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實現人的幸福共同升華。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保就業穩就業壓力劇增,要實現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就業創業權利,就要緊緊圍繞“人”這一核心要素,激勵創新、鼓勵創業、擴大就業,必須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健全有利于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完善政策體系、強化培訓服務、注重權益保障,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容量,努力提升就業質量,著力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切實防范和有效化解規模性失業風險,也只有不斷創造越來越多高質量就業崗位,才能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夯實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動力基礎。
苦下社保服務“真功夫”。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保障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高度明確了社會保障體系的戰略定位,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是什么、關乎什么、怎樣建設、如何保障等一系列問題,為做好社會保障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基層作為落實中央精神的第一線,要培養基層干部的社會保障系統意識,統籌鄉賢及社會團體的力量,就要練就為民做實事的“真功夫”“硬本領”,答好社保服務“為誰管”“誰來管”“怎么管”“如何管好”的問題,從而補充完善基層社保體系。黨員干部也要始終堅持人民立場,不忘為民初心。既要緊盯老百姓在社會保障方面反映強烈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也要健全與農民工、新業態就業人員、老年人、殘疾人、孤兒等人群的制度和服務體系,推動醫療、住房、教育、基本民生保障、精神文化、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要協同發展,齊頭并進,啃下社保服務“硬骨頭”,繪就民生溫暖畫卷。
跑出人才引培“加速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工作。各地政府部門要用活政策,服務人才保障,助力城市人才奔跑,就要通過重大工程、重大活動、重要賽事引進人才,實現產業集聚人才、服務留住人才、人才推動發展,促進人才鏈和產業鏈有效對接和深入融合。加強與產業部門聯動,開展重大項目送政策、送人才、送培訓、送用工、送服務等人才活動;不斷加強與招商部門聯動,推進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有機融合,在重點聯系城市開展人才政策推介,舉辦專場招聘活動;加強與高校院所聯動,推進重點產業人才與企業精準匹配。此外,為急需的優秀人才打開“綠色通道”,實現常態化的企業招聘、求職登記、培訓咨詢、崗位推送、人才推薦等一站式服務,才能挖掘、培養出一支素質優、能力強、肯吃苦、善創新的人才隊伍,吹響優秀引培“集結號”,將人才的自主培養利用好、發展好,源源不斷培養造就大批優秀人才。
民生穩,人心就穩,社會就穩。社會保障事業,很多看似具體的小事,實則是關乎民生的大事,辦好民生實事,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全體黨員同志,要繼續咬緊牙關,用心用情用力,將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地,用心用情用力,實事方能做實,好事方能辦好,切實答好“民生考卷”。
作者:唐代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