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30日電 (馬帥莎 高詩淇)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十一火箭”)在中國海域,以“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系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不僅實現了“發射航程”新突破,也是中國首次實現火箭總裝、測試、出港、發射一體化。
“發射航程”新突破
據了解,本次發射船航程約500千米,進一步拓展了海射的機動范圍,提高了任務適應性。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制,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型陸海通用發射的固體運載火箭,以“快響利箭”著稱,具有“快速、便捷、靈活”的特征,是中國商業航天領域的先行者。
一院長十一火箭副總設計師張鳴表示,近年來,中國尖端科學試驗衛星的發射需求越來越迫切。這些衛星雖然體積不大,但技術復雜,加上突發自然災害等應急任務的需求,都催生著快速響應航天技術的發展。
在經濟型小型火箭需求越來越旺盛的背景下,“快響利箭”應運而生。截至目前,長十一火箭已連續取得10次陸地發射和3次海上發射圓滿成功,承擔起快速機動發射應急衛星的重任。
北京時間4月30日11時30分,中國在東海海域使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遙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3D(04~07)/04A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主要為國土資源普查、城市規劃、災害監測等行業領域提供商業遙感服務。史嘯 攝“一站式”發射新嘗試
此次發射是長十一火箭首次在山東海陽固體運載火箭基地完成總裝總測和發射準備。據一院長十一火箭總指揮李同玉介紹,在之前執行海上發射任務時,長十一火箭在生產制造完成后,要先完成一次總裝測試工作,然后再運輸至碼頭,在臨時廠房再進行對接、測試工作,流程相對復雜。
在固體運載火箭產業基地投入使用后,火箭可以在廠房中完成箭體對接、測試和星箭對接等工作環節后,在幾小時內完成火箭的轉運上船工作,繼而進行全系統合練,然后航行至預定發射海域后即可完成發射,這一過程只需要3到4天時間。
“這不僅大大縮短了任務準備時間,簡化了任務準備流程,同時還降低了運輸成本及運輸過程中可能帶來的影響,為后續高頻次海上商業發射奠定了堅實基礎。”李同玉說。
北京時間4月30日11時30分,中國在東海海域使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遙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3D(04~07)/04A衛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主要為國土資源普查、城市規劃、災害監測等行業領域提供商業遙感服務。于吉松 攝“太空搭車”多模式
隨著型號技術成熟度不斷提高,長十一火箭年發射能力不斷提升,目前已具備一年10發的生產能力,履約發射能力正穩步提高。長十一火箭還在商業發射領域,推出“太空專車”“太空班車”“太空順風車”三種發射服務模式。
“太空專車”可為單一用戶提供定制化運載發射服務;“太空班車”突出定期發射,給商業衛星等用戶提供定期搭載的機會;“太空順風車”為主星提供定制化發射服務的同時,在還有剩余運載能力的前提下,可以搭載符合軌道、重量等要求的其他衛星載荷,實現多任務間經濟高效地兼顧。
2022年,長十一火箭已經拉開密集發射的大幕,全年總計安排了5到8次發射任務,其中海上發射任務1到3次,將創造年度發射數量的新紀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