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29日電 (徐婧)北京近年來探索了以市民訴求驅動超大城市治理的生動實踐。辦理好12345市民熱線訴求既是接訴即辦的核心要義,也是源頭預防調處化解矛盾,避免大量糾紛演化成訟的關鍵。
訴源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涉及社會矛盾糾紛的預防、調處、化解等方面。北京法院從去年開始探索建立以12368訴訟服務熱線為牽引的訴源治理需求響應工作機制,針對處于潛在或萌芽階段尚未進入司法程序的矛盾糾紛提供法律服務,推動矛盾糾紛由終端解決轉向為源頭預防化解。截至目前,已響應全市16區137個街鄉鎮的各類訴源治理需求751個。
暢通渠道 響應訴源治理司法需求
據介紹,以12368訴訟服務熱線為牽引的訴源治理需求響應工作機制,即在原有為當事人和社會公眾提供訴訟咨詢、聯系法官、案件查詢、投訴舉報、意見建議等訴訟服務的基礎上,增設訴源治理專線服務功能,以街道鄉鎮黨委政府等基層市民訴求承辦主體為主要服務對象,針對處于潛在或萌芽階段尚未進入司法程序的矛盾糾紛,延伸審判職能的深度和廣度。
通過提供法律支持、指導調解、司法確認、普法宣傳,以及其他與預防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相關的法律服務,及時響應各訴求承辦單位的司法需求,推動矛盾糾紛由終端解決轉向為源頭預防化解,既能與接訴即辦有機銜接,又能與各類訴源治理主體良性互動。
自12368熱線訴源治理機制建立以來,已響應全市16區137個街鄉鎮的各類訴源治理需求751個,其中涉及法律咨詢55個,法律支持84個,指導調解224個,司法確認119個,普法宣傳221個,溝通協調、意見建議等其他相關48個。
主動參與 助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在“每月一題”中,有些問題既是市民訴求的高頻共性難點問題,也是訴訟案件的高發頻發領域,通過加強行政與司法在“每月一題”上的協同聯動,能夠有效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糾紛的發生。
比如,今年4月,北京法院以近三年全市法院審理的涉外賣快遞等相關民事案件為樣本,通過對新業態用工模式發展變化所帶來的問題與挑戰進行深度分析,從司法審判實踐角度,提出了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的建議和解決思路;5月,圍繞“物業服務不規范問題”,運用司法調研成果,對涉法涉訴風險進行分析研判和法律評估,為相關市級部門推動問題解決,健全和完善物業服務社會治理體系提供對策建議,從市民訴求和矛盾預防兩個角度進一步推動主動治理未訴先辦。
下一步,北京法院將進一步優化12368訴源治理工作機制,不斷提高社會知曉度,切實為基層一線訴求承辦主體預防、調處、化解矛盾提供法治保障。同時,持續深度參與“每月一題”問題解決和相關政策研究,有效發揮司法輔助決策的作用,推動重點民生領域矛盾糾紛的源頭預防化解,努力創造訴源治理的北京經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