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全球知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7月6日發布消息稱,由人工智能(AI)生成的圖書——《CRISPR---計算機生成的文獻綜述》(CRISPR– A Machine-Generated Literature Overview)最新出版,新書主編均來自上海科技大學,是首次有中國學者參與其AI生成圖書的實驗。
這是繼應用AI技術出版兩本圖書之后,施普林格·自然出版的第三本由AI生成的圖書,也是其首次使用AI摘要生命科學領域的文獻生成圖書,該書是一本有關CRISPR(規律間隔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基因編輯技術的文獻綜述類圖書。
CRISPR及其相關技術是近年來一個重要的研究熱點,相關研究成果呈爆炸式增長,截至2022年6月,僅施普林格·自然就已出版超過5.3萬篇相關論文。因此,研究人員面臨著如何從大量文獻中快速了解和掌握該領域最新科學進展的挑戰。施普林格·自然將AI應用于學術出版的一系列實踐為應對這類挑戰提供了解決方案。
新書全面展現了CRISPR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為有志于CRISPR及其相關技術研究的研究生,以及處于起步階段的研究人員帶來非常有用的參考資料。該書電子版上線4個多月以來,已有2700多次訪問(包括電子書在線閱讀和下載),平均每章被訪問400多次。
施普林格·自然曾于2019年出版一本完全由AI生成的有關鋰離子電池的圖書《Lithium-Ion Batteries》,緊接著又在2021年采用混合人機交互方式出版另一本AI生成的文獻綜述圖書《氣候、行星和進化科學:計算機生成的文獻綜述》(Climate, Planetary and Evolutionary Sciences: A Machine-Generated Literature Overview),將人工撰寫的文本和計算機生成的文獻綜述融合在一起。
最新出版的《CRISPR》一書則是基于施普林格·自然最新的AI平臺自動摘要(Auto Summarization)。首先,主編團隊根據自定的關鍵詞檢索施普林格·自然近年來出版的該領域的期刊論文,再根據研究領域知識圖譜計算及主編的理論框架在檢索結果中篩選出114篇論文。AI平臺在讀取這些論文的全文之后,自動生成摘要。最后,主編團隊將這些文章摘要分類和排序后劃分為6章,并人工撰寫各章節的簡介,以方便讀者閱讀。
新書主編分別是上海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博士生張子恒、圖書信息中心學科館員王萍和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劉冀瓏教授。劉冀瓏表示,CRISPR與鋰電池研究領域一樣,近年來都涌現大量論文,因此非常適合使用AI更加快速和有效率地生成文獻綜述。他非常高興參與施普林格·自然的這個實驗性項目,并見證AI如何在圖書創作和知識傳播中發揮其重大潛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一基于AI的文獻自動摘要系統將會進一步促進科學進步,為人類的知識傳播作出革命性的貢獻。
施普林格·自然集團大中華區總裁暨全球圖書業務總裁湯恩平(Niels Peter Thomas)博士說,這本新書融合了人工和計算機撰寫的內容,是人機交互生成圖書的又一個極好的例子。“我們十分高興能有中國的作者參與其中。目前,我們正使用這一AI平臺幫助更多的作者生成圖書內容,相信今后讀者會看到更多的這類圖書。此外,我們也在探索由AI生成圖書的部分章節,其他各章節仍由人工撰寫的實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