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衛健委:90%家庭15分鐘內能夠到達最近醫療點
中新社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 李純)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基層司司長聶春雷14日在北京表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建有各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近98萬個,90%的家庭15分鐘內能夠到達最近的醫療點。
國家衛健委當天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共十八大以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工作進展成效。
聶春雷在發布會上介紹說,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網絡不斷健全。截至2021年底,全國建有各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近98萬個,衛生人員超過440萬人,實現街道、社區,鄉鎮、村屯全覆蓋。第六次衛生服務統計調查顯示,90%的家庭15分鐘內能夠到達最近的醫療點。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持續增強。“我們先后開展‘創建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優質服務基層行’等活動,開展社區醫院建設,出臺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力標準,基層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設施設備提檔升級,服務環境更加溫馨,基層診療量占比長期保持在50%以上。”聶春雷說。
他還表示,基層運行新機制更加完善。堅持政府主導,推動落實政府辦醫責任,取消藥品加成,健全基本公共衛生補助、基本藥物補助等多渠道補償機制,有效化解基層機構歷史債務,將符合條件的基層機構全部納入以前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現在的城鄉居民醫保、城鎮職工醫保定點范圍,民眾到基層看病實惠多、費用低。
公共衛生服務也得到進一步夯實。據介紹,基層機構開展的項目從10類擴展至12類,每年為高血壓、糖尿病、肺結核等重點疾病患者和0至6歲兒童、孕產婦、65歲及以上老年人等重點人群提供10多億人次的健康管理服務。另外,推動成立32萬個村居公共衛生委員會,夯實新冠肺炎疫情社區防控基礎。
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創新發展方面,截至2021年底,中國已基本實現所有地市和縣(市、區)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組建超過42萬個家庭醫生團隊,為簽約居民特別是慢病患者、老年人等重點人群提供包括長期處方、上門服務等在內的醫療衛生服務。
聶春雷還提到,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全面推開。在全國800多個縣市開展試點,推動實行醫保打包付費,推動資源下沉,促進醫防融合,在引導醫共體提升醫療能力的同時,將更多工作轉向疾病預防,縣域內住院人次占比和居民醫保報銷比例穩步提高。加強遠程醫療和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服務同質。(完)